close

為什麼 水果在中國賣火紅? 翡翠綠 要加油!   3rd更新2017/0319

 

結論:
中國水果越賣越貴,卻越來越多人買,寶島水果,卻越來越貴, 越來越賣不出去?
可能是寶島果商不懂高貴水果特色, 只會賣卻不會結盟果農與商家!

 

NEWS:

汐止的翡翠綠有時推出高級水果,吸引白色賓士女駕駛人臨停購買!

例如:2017/0317日本白色草莓,日本蜜蘋果,日本特大蘋果

加州迷你(免剝皮)奇異果,美國酪梨,

還有百香果,釋迦...

網路上一查,桃園某一水果店也有賣 迷你(免剝皮)奇異果,


緣起1:

2016/0708颱風天,看到電視介紹:

中國大陸蘇州一家水果店 2013年居然展店50家!
誰知道這是17年前他借80元,買輛3輪車,
在擔任保安工作之餘,賣水果.

他一眼就可以看出任何水果甜度,
堅持直接去產地進貨,
還成立水果學院,訓練員工如何管好水果.
在杭州與附近地區有200多家店,

每家店賣100種以上水果,都是產地直送!


緣起2:

汐止中興路:社后派出所到高速公路涵洞短短1公里
居然有2家新開蔬果平價超市!搶奪蔬果市場!
附近有汐止菜市場,頂好超市(賣蔬果),蜜世界水果店,
大樂透前水果夜間攤位,4大水果店,
遠一點的全聯(也賣蔬果).大環淨有機商店,
與許多便利商店, 也賣一些水果!


切片水果:越來越多水果超市,懂得將過熟水果/醜水果切片!

蜜世界水果店:        1盒$50,
桃園農會蔬果平價超市:1盒$30,2盒$50(種類多)
水果夜間攤位,        1盒$80,
頂好超市             1盒$32.



緣起3:
十多年前,在中國上海各大超市,
就有賣蔬果專區,甚至於有少數昂貴的有機水果.

沒想到現在,中國大陸各大城市 更昂貴的進口水果也很容易買到,
因為大家更懂得照顧自己健康!

寶島蔬果雖然也很多,
但是還沒有看到一次擺設一百多種水果的水果超市!
完全輸給中國大陸?????

 

緣起4:

水果24小時販賣店,開始自20年前在台北市濱江果菜市場旁邊的2家水果店!

幾年前,台北市東湖的五分街頭,也出現2家24小時蔬菜水果店

2016夏天,汐止的24小時蔬菜水果店,苦撐1個月,就改由 翡翠綠 接手!


汐止的桃園農會蔬果平價超市
2016/0826 改由 翡翠綠 賣水果,人潮不斷!!!!!
 
*翡翠綠鮮果廣場 士林 士林.承德路四段144號(140號?)(消失?)
*翡翠綠鮮果廣場 新店 新店.建國路33巷2號

*翡翠綠鮮果廣場 北投 北投.中央南路一段25巷14號
*翡翠綠鮮果廣場 淡金 淡水.淡金路一段20號

*翡翠綠鮮果廣場 蘆洲 蘆洲.中華街10、12號
*翡翠綠鮮果廣場 天母 士林.德行東路109巷110號

*翡翠綠鮮果廣場 汐止 汐止.中興路112號(社后派出所旁.2016-8月底新開)

網評: 物美價廉的批發水果行~水果漂亮又便宜。
 

實際搶購:
綠奇異果       別人賣1個$10,它賣$8
金奇異果       別人賣1個$~15,它賣$10
小顆紐西蘭蘋果,別人賣1個$10,它賣$8
可能是它搶到小粒水果,適合個人吃,特別是女子與小孩食量小
所以外勞女工 拼命買!

2016/1123:有賣紅心奇異果,超甜




罔頁齋藥:

*水果超市開始走近上海市民。裝修考究店里,陳列近百種時令水果.

水果超市面積最大180平方米,共可經營200多種水果,貨多了就能跑量。

某水果超市連鎖店:某晚8時30分,購物人們不斷湧進來,使店鋪擁擠。

這店地處最繁華商業街,很多香港客人光顧,凌晨三點才收。日均客流量3千人,
開業1個月純利4000元。投資不到10萬預計一年可收回。

水果有效控制損耗是控制風險的不可或缺因素。
水果從樹上摘下後,對溫度、濕度、空氣流動速度的要求都相當高。
北方水果和南方水果對這些因素的要求也不一樣。
理論上水果損耗率應控制在5~7%。



*水果連鎖超市均利潤在50%以上 2016/0301

合肥街頭出現了不少花果山,各類水果連鎖超市次第開張。
合肥工商企業註冊局查詢系統:
水果名稱註冊的公司多達17家。成立時間多在2015年下半年以後

水果營行-跑路風波還未消散,什麼「催熟」了水果連鎖產業?

泰國芒果、杭州草莓、智利車厘子、阿克蘇冰糖心蘋果、贛南臍橙…
很少有水果連鎖超市會從農戶那裡直接拿貨,除非是他們參股的水果基地。

出好水果的地方多數在山區,交通不便,天氣難料,
加之水果本身就是易損耗產品,光是物流配送的風險和成本就嚇死人。

為什麼七八十元一斤的智利車厘子有人買?主要還是市民們的消費觀念在轉變,
看重進口水果的綠色、高品質。
在進口水果里混些「國產貨」,就幾乎成了業內的潛規則。

新疆阿克蘇冰糖心蘋果,
周谷堆批發市場1箱7.5公斤70元,轉手到市區至少賣110元一箱。

經有部分供貨大戶開始拒絕與類似的水果超市合作了。
以高價誘使他們供貨,但由於結帳期有一定滯後性,
等收到對方關門倒閉的消息時,錢已經難收回來了。



*鮮豐,17年專注水果之路 2014-0909杭州日報

杭州群豐果品連鎖有限公司,水果銷售門店已達200家,
其中浙江省省內180家,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水果連鎖銷售商。
每天 200 噸新鮮的水果,通過「鮮豐」到達千家萬戶。

水果已成為人們品質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賣好水果也已經成為一項事業,
但當年,賣水果只是迫於生計,是謀生的一種手段。
公司董事長韓樹人感慨。

「鮮豐」如此龐大的「水果王國」,起步於十多年前的一輛三輪車。
1997韓樹人還只是一名保安,生活頗為拮據,向老鄉借80元買輛二手三輪車,
利用白天空余時間,兼職賣起了水果。

1998華商、歐尚等大型超市開始在杭州初露鋒芒,顧客趨之若鶩,韓樹人也不例外,
他的關注點在超市的水果區域。
他看到一本影響他至深的書:沃爾瑪真經,
水果連鎖超市將會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從2004年6月在和睦農貿市場開出杭州第1家水果超市,開啟了水果連鎖征程,
並成立物流配送中心,實現了統一采購與統一配送的戰略目標。
此後,每年以2家店、10家店、20家店的速度進行穩步擴張,
2013年,新開店數目達到50家。

十多年來,我們只專注做一件事,那就是賣水果。

「鮮豐」正是因為十年如一日的專注,依托行業領先的門店數量,
穩定優質鮮果供應,及後台精細化管理、不斷完善的客戶體驗,
實現了可持續的單店盈利模式,進而形成可複制的商業模式。

推薦公司:杭州群豐果品連鎖有限公司

1999:和睦飯店屋簷下擺攤經營,建立了一個固定的水果銷售陣地。
2004:第一家水果超市和睦店開業。

2005:第二家水果超市三塘店開業,開啟了群豐果品連鎖的新篇章。
2006:杭州群豐果品連鎖公司成立,向規範化、標準化、制度化的成功轉型。

2007:建立海南芒果基地1500畝,實現了群豐果品的產地直供。
2008:物流配送中心成立,群豐果品實現了統一采購與統一配送戰略目標。

2010:紹興世茂店開業,群豐果品正式走出杭州、進入紹興市場。
2010:建德新安東路店開業,公司第一家控股子公司正式成立。

2011:鮮豐創業大廈正式啟動,鮮豐水果學院正式成立。

2012:上海-義烏-麗水-安吉等區域門店開業,以杭州為中心向浙江省及周邊快速擴展。

連鎖模式開啟,直接考驗着貨源供應要求。
批發市場貨源顯然無法滿足品質的穩定性。貨源供應緊張時,
一些無底線商販甚至會夾雜石頭,以謀求更多利潤。

多地出現的水果傷農事件也引起韓樹人的關注,
水果豐收,供過於求,大批水果價格暴跌,嚴重滯銷,
許多果農因為償還不起種植的借貸費用,發生多起自殺事件。
如果果農按我們的標準來種植水果,我們以高於市場一定比率的價格收購,
既能保證水果品質,也能保證果農收入。
當時,協議種植及定單農業在國外已經是一種成熟模式,國內則鮮有嚐試。

2007韓樹人在上虞瀝海鎮簽訂第1份西瓜種植協議,
此後,在海南、新疆、陝西等多個省市,開始了芒果、哈密瓜、冬棗等水果的協議種植。
這些種植基地,表皮糖度、中心糖度、開花到掛果的時間、化渣率、鬆脆度等都有嚴格規定。

如果不按我們的規定種植,或達不到采收標準,我們可以拒收,
以西瓜為例:給果農的價格要高出市場價兩毛錢,一畝地收8000斤,賣給我們會增1600塊,
當地果農一般300畝起種,那麼就是48萬元。
如果驗收不合格,那麼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損失。

「鮮豐」擁有38個全球種植基地和49個國內種植基地,保證消費者一年四季
都能吃到健康新鮮的水果,而「鮮豐」11位水果種植專家,常年奔波在這些種植基地。

連鎖經營1優勢是價格優勢,但不久前韓樹人去左岸花園暗訪,
顧客們的反應出奇一致:水果品質很好,不像其他水果店時好時差,唯一不足價格稍貴一點。

無比重視舌尖安全的今天,低價不再是水果的核心競爭力,一以貫之的好品質才是

冬棗咬一口,鬆脆的聲音清晰可聞,要達到這樣的鬆脆度和化渣率,
種植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有閃失,用有機肥1600元1噸,化肥的成本會更低,我們保證首先是品質。

這樣冬棗,鮮豐給果農的協議收購價就高達25元一斤,
沒有協議收購的果農,為了趕在中秋節前賣個好價錢,會使用膨大劑催熟。
使用過膨大劑的冬棗收購價最低的只要7元一斤,但它們絕對不會進入「鮮豐」的收購範圍。

全程冷鏈模式助力水果O2O 水果線上銷售的區域難題有望破冰

2012年中國果品連鎖協會:
發達國家成年人均消費水果150公斤,中國成年人均消費水果僅23公斤,
中國水果零售業還有足夠大的空間潛力。

十多年專注做水果,鮮豐已形成4個水果品牌:鮮豐水果、楊果鋪、鮮果碼頭、水果碼頭,
分別對應零售、幹果、鮮榨果汁和批發,全方位做好「水果」這門生意。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快步到來,讓「水果生意」也變得難做起來,「鮮豐」也在努力嚐試擁抱互聯網。
從2009年起,公司便成立獨立的電子商務事業部,着力開始對電子商務渠道的開拓,
目前,已建立起「鮮豐」官網、天貓旗艦店、微商城等多個電商銷售服務渠道,
在上海、杭州、紹興等長三角地區,只要有「鮮豐」的門店在,就可實現線上訂單,線下配送。

即使像「鮮豐」這樣已解決貨源問題的大型實體零售企業,也無法破解水果線上銷售的區域限制。
如果成為一個全國性公司,那麼區域限制自然會打破,
每個客戶的訂單會自動匹配到所在城市最近的門店,以實現大範圍、高效率的上門配送。

「鮮豐」現在正在向全國性公司這一目標發展,開拓上海市場,
以滬杭為中心輻射蘇南,從而形成滬杭寧三角戰略態勢,繼而進一步向長江中下遊擴張。
目標是,2015年門店到從250家擴張到480家,年服務從1800萬人次到2015年的5800萬人次。

公司投入1000多萬元,全面改造已有100多家門店,從賣場形式轉變成田園風格「體驗店」,
更大的動作是今年8月投入3000多萬元,由美國知名設計師設計,使用面積超1萬平方米
大型冷鮮庫在康橋正式動工,預計明年年初投入使用。
冷庫建成後,將成為電商配送中心,作戰半徑也會擴大,
以杭州為中心,100公里範圍內將實現全程冷鏈。

把農民工變成專業的產業工人 勾莊的杭州果品市場,八層樓「鮮豐」創業大廈矗立在入口處,
迎面而來的,是一張張生機勃勃的年輕臉龐。

「鮮豐」1500名員工中,農民工店員1200人,平均24歲。韓樹人自己出身於貧窮人家,
他對沒有文憑的農村孩子抱有一份深切的責任,
我希望『鮮豐』把這些農民工變成產業工人,這是『鮮豐』品牌發展的基石,
也希望『鮮豐』給他們帶來改變命運的機會,
因為社會底層的人有希望,感到溫暖了,社會才能變得更和諧。

2008鮮豐成立水果學院,每一個來「鮮豐」的年輕人,都會進入水果學院進行系統培訓,
從水果擺放到保鮮控損,讓他們在培訓中真正熱愛水果,從而成為一個懂水果的專業水果人。

一大批年輕人在這裏成長,並成為業務骨幹,300多名管理層人員中,70%來自於門店一線銷售員。
19歲來杭州,在九佰碗打了一年工的塗伸相,來到「鮮豐」後再也沒有產生過跳槽的想法,
現在他已經是公司營運中心副總監,也成為全公司年輕人的勵志楷模。

公司還成立了「店長創業基金」,鼓勵更多的群豐人成為公司門店股東。
2010公司出資100萬元,正式頒布《群豐店長創業基金管理章程》,幫助更多店長入股群豐,
參股門店,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2013總基金已到達500萬元,入股的員工已達50多人。

培養願意投身於水果事業、樂意對事業忠誠的真真正正的水果人,是人才梯隊建設的重要一環,
但在門店加速複制的過程中,公司也會花重金聘請專業人才,以完善自己的人才系統。

2004第一家水果超市和睦店開業。10年後,水果銷售門店已經達到200家,其中杭州180家。
2009「鮮豐」開始開拓電子商務渠道,目前已建立起鮮豐官網、天貓旗艦店等多個電商銷售服務渠道。

評論:

鮮豐不願意撿便宜,自批發市場買進便宜好水果,

寧願花更多錢掌握產地>包裝>運輸>儲存>擺設每一環節,
嚴格管控每關卡耗損率,終於有更穩定品質!

水果擺設還有更多細節要注意,才能降低損壞率並吸引客人目光!



*三大弊病正在?害水果超市品牌2016-0621

1.大部分水果超市導購員表情都很麻木,冷若冰霜
2.店員產品特色推荐-無法滿足顧客多原需求
3.代工服務等太久



*水果店的水果陳列技巧

賣相對水果店的銷售有多重要?

1.水果店的顧客和超市生鮮區水果類的顧客有不小的差異。

 超市水果區購物者多是家庭主婦,搶購促銷品的老太太;
  但交通點和新興社區的水果店,連鎖型水果店,
  大比例顧客是想吃水果又不想去超市挨擠的年輕顧客,
  也包括一部分送禮型的顧客。

2.超市的水果區如果有什麼不足,可由其他品類來補足。
  但水果店不一樣,使店面有更好色彩、布局表現,
  儘可能給顧客一個注意、進門、購買和回頭的理由,
  而不只是價格、品種和品質上的保證。

3.主要目標顧客在你這裡買水果不能只是購物,還應該是放鬆和享受。

 超市型的顧客,你的陳列再好他也不感冒;
  但年輕顧客或送禮顧客就不一樣了,他們對特殊氣質和氛圍的店面更有興趣。

  能給水果店帶來持續價值的年輕女性顧客,她們對“不一樣”的定位需求非常強烈,
  你的店面氛圍不能跟街道、公交站邊上的水果攤一樣,不能過度凌亂,不能色調灰暗,
  而應該是鮮艷的、衝動的、引起亢奮的,當然有點背景音樂就更好了。

Q:小水果店能有多少裝修預算?怎樣靠水果本身來達到上述效果?
A:靠水果本身的色彩
  很顯然,無論遠近,最顯眼的都是黃色和紅色。
  麥當勞只靠金色拱門和紅色招牌吸引顧客!麥香雞和薯條是黃色!再加上橙黃色麵包、
  一點綠色的生菜—顯得更自然、更動人。
 水果店也一樣。
 超市水果區靠近通道的地方,應該陳列黃色、橘黃色、橘紅色的水果,更易吸引眼光和人流,
  才有拉動整個水果區銷售的可能。
  水果店,當然也一樣。
  讓顧客感覺:在這家店感覺真不錯,真有趣,
  甚至讓我能從單位的鬱悶和乘車的疲乏中解脫出來
  對女性顧客的店就要這樣,給顧客提供超越他們平凡、健康生活之外的東西。

 家樂福超市宣傳口號:開心購物家樂福!
  家樂福已經是中國做得最好的大賣場,可以直接到附近的家樂福店裡去看看。
 每個品種量不多,也要做出“量陳”的感覺來-貨賣堆山。
  你的陳列也可以考慮方便顧客一下子逛完所有貨架。
 別忘了配上最刺激的價格,牌子也可以用紅色和黃色,優惠項目要醒目。
 別忘了向普通的售賣者學習,他們對於陳列感悟可能比你的研究更厲害。
  簡陋攤點的紅傘反照下來的光,就讓很多商品呈現出了更好的賣相。

  對色彩的運用不一定是平面,也可以讓水果立體起來,形成立面衝擊力。
  別怕把水果壓壞,它們在箱子里也是摞這麼多層-況且犧牲幾個,換來人流,值。

 大玻璃牆雖然對於小水果店算是個奢侈品,
  但對於做品牌的連鎖來說,應該成為其營銷策略的一部分。
  整個門面是通透的玻璃房,其銷售要好於封閉型的水果店。
  因為前者更“自由”,後者則更“壓抑”。

 如果你做量陳的單品種類太少,沒辦法用別的商品顏色來烘托,陳列就值得學習
  很多賣西瓜的人不懂得半拉瓜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他們怕浪費而不願多切。
  半拉瓜是最優秀的陳列用具,而且半拉瓜帶來的銷售機會更大。
  一排半拉瓜能形成震撼的效果,攤主甚至還用了幾個黃色的菠蘿來跟紅色搭配。

 水果剖開最大風險:顧客會認為不新鮮,但正規水果連鎖店應用些說明和誘導打消顧客顧慮。
 水果店是專業店,如果供應鏈和倉儲設施跟上,最好在品類上準備豐富一點,可超越其他水果終端。

 家樂福水果區,有個別品種(如進口水果)可能少人問津,但很多人都會去看,
  還會隨口說:這就是外國進口的!可惜太貴!如果這些商品作個別促銷,便會吸引大量客流購買。

 如有可能,別忘採購一些當地看不到的水果。雖然貴,但能唬人。
  功效在提升顧客對你水果店檔次和品質的印象,還能反襯出其他水果的便宜。
  必須是真便宜,尤其在應季的一些常購品種上,絕對不能比周圍的對手價格高。
 別忘了全面提升顧客的體驗,拿點茅草裝點一下門臉,“原始感”是和自然、健康聯繫在一起的
  -都市裡很多顧客買水果不就是希望健康嗎?那咱就給他們造出個健康的環境。

 別把主流顧客定位在那些對價格挑三揀四的顧客身上,他們把你的降價桃子都搶光了,
  也不會關注其他水果。



*ECFA也救不了台灣水果 消失的水果王國2011-0609 天下雜誌452期

政治人物陸續登陸推銷,加上ECFA和大陸政府的政策性購買,台灣水果王國,真能重現輝煌?
全中國最大果菜批發市場,在各國策略運籌的搶攻下,台灣水果,早已淪為路邊攤產業…

清晨兩點,一車車20呎和40呎貨櫃車排著長隊伍,在黑夜中駛進北京市南四環。
雲南西雙版納進入中國的泰國榴槤、坐船經數夜沉眠菲律賓蕉、紅紫美國櫻桃都準備進場,
搶進這個一年交易量90億公斤、全中國交易規模最大的果菜批發市場-新發地。
 
北京、瀋陽、大連、石家莊來的次級批發商、超市或傳統市場的採購者,
眼睛鋒利大盤商倉庫前掃瞄來自世界各地水果,搶購隊伍在門縫前舉手、叫價,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百元紅色人民幣飛舞。此地每年蔬果交易額超300億人民幣。
 
新發地每樣水果都有清楚的出身:智利的紅地球葡萄、美國的櫻桃、新疆野西瓜。
但在這富饒的水果匯集地,卻少見台灣水果的蹤跡。

天已破曉,新發地掛台灣水果招牌、專進口台灣水果獨賣店,卻看不見活絡和喧囂。
架上是蓮霧和木瓜等塑膠模型,店門1狗1椅,和周圍店家川流人車,形成強烈對比。
 
店老闆是來自台灣蓬運萊德蔬果公司,有台灣人打拚和憨厚的氣質。
因需求少、周轉不高,每星期只進貨一次,每次十分之一的貨櫃。
接近耳順之年原本在海南投資木瓜,2007因銷售現場報價被誆騙而決心到北京設點;
沒想到,過去三年,進口台灣水果讓他足足賠了三百萬人民幣。
郭修銘細數過去兩年在大陸經營水果而接連倒閉的商人朋友;
還沒死心,但也務實地賣起檳榔、做起為餐廳配送水果的業務。
 
另一頭卻是截然不同的風景。藍綠縣市長與政治人物接續登陸,
左手拿蓮霧、右手拿鳳梨,強力推銷台灣水果,銷售一空。
才赴台的浙江省長呂祖善買下九個貨櫃水果、民眾冒雨搶購;
國台辦發言人宣布大陸收購台灣水果…,型塑一股台灣水果、大陸搶購的熱潮。
 
什麼才是台灣水果競爭力實情?水果是台灣的黃金產業還是夕陽產業?
ECFA簽訂後,台灣水果真如政府所說在外銷上大有可為?

好吃 卻沒國際市場
 
台灣水果品種好、改良技術優良、甜度高,但國際市場對台灣水果愈來愈不買單。
 
出口量從2003年7.3萬公噸,降到去年不到3萬公噸,七年來掉五成以上。
最大的外銷市場日本,也與台灣漸行漸遠。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四十多年前坐船到日本留學時,上岸順道帶三簍香蕉做買賣,解決1年生活開銷。
那是台灣水果外銷傳奇年代。如今香蕉外銷數量自2001就逐步減少,2003仍有3.3萬公噸出口,
去年剩不到九千公噸。
香蕉銷日佔日本進口市場的比重從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到目前約千分之七,屢創歷史新低。
台灣水果唯一大幅成長的市場是中國,但不少是由滯銷帶動與政策購買的外銷。

去年中國採購一千六百萬噸柳丁,今年十月前更準備採購三千噸滯銷水果。
前農委會主委認為,外銷台灣不要的水果,已嚴重影響形象。
 
不只對外競爭力下滑,內部市場也受到進口水果擠壓。
過去五年,台灣進口水果量維持30萬噸,但交易總值卻加倍,表示進口水果競爭力愈來愈強。
我們的競爭力從國外市場退居國內市場,然後進口的來打國內的,連國內市場都在下降。
 
欠全球運籌 變路邊攤產業
以日本為例,外銷比重僅5%,卻適時調節產地價格。
有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的玉井鄉農會總幹事,是少數把台灣農會導進中國與日本外銷市場成功案例。
各國水果進到台灣,會有替代效果,會減少台灣水果的食用,
本地產量一旦過量,就得外銷,避免國內價格崩盤。
 
前農委會主委:WTO改變了最依賴土地的農業競爭邏輯;
台灣因生產成本高,國際競爭力下降。
假定不能走向全球運籌、走進企業化與國際化,台灣的農業永遠是屬於路邊攤的產業。
各國努力提升出口競爭力,搶進國際市場,有些走品牌戰、有的打價格戰。
 
打品牌戰的典範,是紐西蘭的佳沛Zespri奇異果。
京工人體育館旁傳統市場,北京的高級消費區,有十幾個偌大的水果攤。
迎面第1攤擺像尊貴國王的紐西蘭綠色奇異果。一顆4-4.5元人民幣,
老闆不讓人說價(批發市場一顆3元),這是藍領工人一頓飯的價錢。
15年前,佳沛就獨具眼光在中國打品牌,如今在中國每年賣出八百萬箱,業績每年兩翻。
佳沛行銷公司亞太區總經理、來自台灣,當初就是看準成長後的中國,對品質有極度渴望,
連中國人都不相信國產,他們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為了一毛錢一塊錢打荷爾蒙,
消費者寧可多花錢一點錢,安心吃水果。
 
也有許多國家和產地祭出價格戰。
60年代台灣香蕉獨佔日本市場,曾有一年出口3600萬箱的輝煌史,台灣栽培面積達五萬公頃;
但七○年代美商都樂Dole投資菲律賓與中南美洲產區後,以集團栽培模式降低成本。
 
菲律賓蕉田平均生產面積30-50公頃(台灣平均1公頃),機械採收與科技處理,確保品質齊一;
使得近十年,都樂順利搶佔日本第一市佔率。
中國,菲律賓蕉1斤零售價3元人民幣,但台灣蕉1斤光生產成本6元人民幣。
目前菲律賓蕉在中國市佔率74%,台灣僅佔3%。
 
台灣欠缺全球運籌、產銷合一的生產機制,使台灣水果在國際市場上,能見度不再,逐步被邊緣化。

早上十點,北京春林農產公司總經理盯電腦確認今天櫻桃在各地的批發價。
電腦螢幕顯示美國加州Tulare品種櫻桃一箱480元人民幣~新台幣2200元,
比台灣批發價高400元新台幣。
美國加州櫻桃商知道呂政祐在華北批發市場實力,與他簽約,
與他共同設計「高樓大廈」(Skyline)品牌;公司收購加州農民的櫻桃後,採後處理、分級包裝,
交給呂政祐出售到中國市場,透過這個平台,每年就售出五到十萬箱。
澳洲、智利、南非、秘魯的大使館與農業代表,也想透過他的平台進軍中國。
呂政祐每年因此賺進三億人民幣。
 
外國人懂得尋找有力的貿易商平台,開拓市場,但諷刺的是,這個平台源自台灣。
呂政祐家族是台灣最大的水果鮮切場,供應五千五百家7-Eleven現切蔬果,
也提供桃園和高雄空廚的蔬果現切。
哥哥呂政璋是雲林縣農業處處長,在進入政府服務前,也在北京發展,
是第一家拿到批文進口水果的批發商。

兄弟倆進入北京時,都興沖沖主打台灣水果。
2003呂政璋向嘉義、雲林農民買柳丁,當年台灣出口72公噸柳丁中,有68噸是他購買的。
但台灣供貨量不穩、市場對台灣水果陌生,兄弟倆受傷頗大。
第一現場員工總向經理抱怨:能不能不要賣台灣水果?
 
呂政祐後來捨台灣水果,全面經營外國精品水果,業績成長,但談起台灣,都有種恨鐵不成鋼的無奈。
宜蘭縣冬山鄉農會總幹事黃志耀經常往返兩岸,對於台灣遲遲打不出品牌,也感慨萬千。
他曾擔任台灣文旦聯盟總召集人,提出「台灣文旦」概念外銷;
有人認為該用冬山文旦,有人堅持八里文旦,本位主義使得品牌夢夭折。
 
有第一線賣水果經驗的呂政璋,曾在全國農業首長會議中,
多次呼籲農委會成立全國性的行銷公司,卻沒有下文。
 
韓國已積極打出梨子與蘋果的品牌,主攻日本與台灣的高端市場;
中國本地也有品牌意識,最出名的品牌之一是來自江西,名為「金色陽光」的臍橙,公司還成功上市。
 
台灣外銷戰略明顯不足。台灣在崛起的中國市場還面臨另一個特殊情況,就是山寨水果的打擊。
台南縣長蘇煥智偕同妻子第一次到中國,就是來推銷愛文芒果;台南縣免費提供超市三百多箱的芒果,
又紅又大的愛文,叫人食指大動。
但拐個彎,水果架上的一角,印著「台農芒果」標誌的商品,比台南的愛文足足小了一半;
同樣是五百克重量的芒果,從台灣來的要價50元人民幣,海南生產台農芒果最貴的季節只要20元。
 
像台農芒果這樣,明明是海南生產,貼上台農、甚至台灣水果字樣的,還有蓮霧、木瓜等。
去過台灣的人還是很少,八○%的消費者分辨不出是不是台灣生產。
 
80-90年初,一批批台農來和台灣緯度相近的海南島、廣西省、福建省圈地種果,
填海式的投資果園,使得南方到處可見台灣品種的無子西瓜、哈蜜瓜、荔枝、蓮霧。
芒果:中國品種原是紅象芒與雞蛋芒,最後都改種台灣改良的金煌、愛文、台農一號、凱特等品種。
農人帶著一身的改良武功到中國,讓台灣品種順利在中國生根。不論生產成本或售價都是台灣一半。
 
許多商人和建商,帶著種苗或種子搭機坐船,到當地運用低廉的生產成本,打出台灣水果名號;
一開始打出Made in Taiwan,後來避免爭議,改稱Taiwan Fruits,大批推進市場。
大陸生產的台灣品種仍是台灣種,並非山寨種,應該納入台灣品牌。
但參差不齊的台灣品種,的確嚴重影響市場對台灣水果的認知。
苦撐進口台灣水果的郭修銘就曾遇過消費者抱怨,以前吃台灣水果,感覺不怎麼樣。
從海關檢疫證明、產地證明、紙箱包裝都能仿。台灣水果被仿冒的打死了。

夏日台北偶爾大雨如注。水果攤上台灣自產的鳳梨與芒果前,是擁擠的採購人潮。
外國水果行銷多年的陳郁然每個月像空中飛人般往日本、中國跑,
他打從心頭感受,「台灣水果真好!」
酷暑時,連紐西蘭奇異果進入台灣,銷售量也會掉,無法與台灣水果競爭。
豐富的品種、改良的技術,這是台灣六十年來培養的競爭力,
但這是一場全新的水果全球運籌競爭,台灣得拿出新的戰略與思惟。
 
廈門港800噸因中國政策購買銷往上海與北京的滯銷香蕉,
卻讓收購的北京綠色天香農副產品公司私下宣布,要這家外銷大陸的青果社別來了!
原因是,這批貨不但有多處擦傷、包裝的瓦楞紙露底,而北方人喜歡形狀較大、外觀沒有瑕疵的香蕉…。
這批香蕉,顯然在質量上不符合需求。
 
水果推手1 Zespri行銷公司亞太區總經理陳郁然:進大陸,品牌、品質最重要
Zespri之所以成功,首先是有通路策略,像在中國八成主打超市,因為大家信任超市,不是混亂其他通路系統。
 
日本網狀哈蜜瓜在中國一顆賣人民幣一百元,因為中國生產不出來。
中國人不信任國產品,要進軍中國,必須透過品牌去宣傳品質,但品牌如果沒有品質支撐的話,會死得很快。
 
不管一年外銷多少量,一定要在市場上做到供不應求的局面。讓你的進口商與批發商賺錢,
人家才會拚命為你賣東西,如果他們都不賺錢,外銷怎麼會成功?

水果推手2 台南縣長蘇煥智:靠交情的外銷,讓人瞧不起
 
2001年前,台南縣的芒果經常滯銷,中央與地方政府每年要花上千萬元補貼農民,或鼓勵鮮食促銷與果汁加工。
過去七年,縣政府、玉井等地農會,以及統一宅急便的努力,卻結構性改變了愛文的品質,
外銷的供果園不但符合日本嚴格的農藥殘留標準,生產過程的施肥、噴藥、剪枝、採收,
每個環節都登錄在電子系統中,消費者可以掌握生產履歷。這讓滯銷的愛文外銷日本,
變成一顆一千元日幣(相當新台幣兩百元)的高級水果,每年外銷量接近一千噸。
 
蘇煥智在即將卸任縣長前,登陸中國的大城市,推銷芒果;他到沃爾瑪、各地批發市場觀察機會,
深刻感受到台灣國際行銷的瓶頸。
 
以下是他在北京接受《天下》專訪的內容:

台灣的國際行銷很糟糕,大陸經貿合作處:
台灣現在的做法是有柳丁問題、有香蕉問題才找他們幫忙,品質也參差不齊,
這種靠交情靠拜託的外銷,等於讓人家瞧不起。
 
台灣應該先列出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品項,沒競爭力的品項要淘汰,
像柳丁就是全世界性的產品,在外銷上不易競爭,台灣產柳丁面積太大,
台南縣和雲林縣就7千公頃,要輔導老農民轉型,減量生產,
把補貼或保證價格收購的錢用來打通路;像韓國就成立國家協助農民的通路。
 
而台灣最關鍵的策略是在中國建立通路。
 
農委會一直沒有在建立國際通路,國際處在做通路只有一個科,沒有在國際市場開拓通路的策略。
全球化的架構下,不談外銷的競爭就是死路一條,台灣市場小,一定穩死的。
要選擇的國家一定是靠近,而且所得比較高的,中國大陸經濟起來不可忽視,
到中國也不能走廉價路線,沒得玩,會走得很辛苦。
 
台灣政府應該用心來看中國的通路,實際參與行銷的終端點,也能讓山寨水果原型畢露。

農委會主委:把大陸當成次級市場是錯誤的!
 
簽訂ECFA,對台灣農產品帶來很大的經濟地理戰略優勢。
台灣位於大陸沿海的中心,到任何沿海大城距離都近,兩岸直航縮短運輸距離,更突顯優勢。
但大家把大陸當成次級市場,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大陸本身生產很多水果,像是柑橘,也進口很多水果,從菲律賓、中南美洲進口香蕉。
台灣出口到大陸的水果品質沒有比較好,民眾為何要用比較貴的價格來買?
 
大陸對台灣的總體印象很好,包括台灣水果。
大陸舉辦台灣農產品展售會時,台灣水果會被一搶而空,
因為展售會的農產品都是直接從台灣運到大陸去,通關時間短,品質維持在最好的狀態,
如果是透過貿易商出口去大陸的水果,運輸過程與通關時間比較久,品質就會受到影響。
 
一定要改變觀念,選擇品質好的農產品去大陸。農委會有幾項策略:
 
1.與大陸幾個大型通路商保持長久的貿易關係,去年大陸最大通路商供銷總社有到台灣來採購。
 
2.在大陸註冊CAS與吉園圃,建立台灣農產品總體優質形象,
讓大陸民眾知道有這個標籤,就是真正來自台灣,代表台灣政府在品質上已有所控制。
 
3.台灣要建立供果園的制度。如果農產品要銷到日本、大陸,這些農產品的生產
要通過檢疫、品質與衛生的把關。
 
依賴大陸收購台灣滯銷農產品的心態是不對的,不可能建立一個長久的市場,
因為消費者或當地的批發商不可能接受這種不穩定的供應方式。
貿易一定要做到穩定經營、品質與供應。農民應該有生產計劃。
 
將來會希望輔導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統籌負責對大陸消費市場的開發與行銷,
避免各貿易商單打獨鬥,造成品質無法控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雞音莊家G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