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1:美景旋音     1st更新2012/0126

 

圖1.「桃山瀑布」的早期名稱是「煙聲瀑布」。

 

 

 

討論:

 

觀音,全名為觀世音,也就是觀察人間世界千變萬化的聲音旋律.

 


聲音,來自無情(礦物),有情(生物),忘情(心靈能量),各有巧妙不同.

 

表達眾生心律.

 

 

 

觀音菩薩: 聞眾生心聲,救萬疾&苦難!

 

 

 

觀音法門: 教人如何觀察人間世聲音,修行到與萬物同一體,愛自己也愛萬物.

 

 

 


齋藥:

 

1.煙聲瀑布:

 

*現稱「桃山瀑布」的早期名稱是「煙聲瀑布」。

 

「煙聲瀑布」是隱於雪山山脈的桃山山腰間,標高2200公尺,瀑長50公尺,
遠處觀去有如一匹白練飛墜在絕壁之間,白練飛墜所激起陣陣的霧雨,飄灑在瀑底的深潭裡
「煙聲瀑布」名列台灣十大負離子含量排名第三,
是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生長的七家灣溪的源頭。
從「武陵山莊」旁、全長4.3公里步道,一路緩上坡的步行前往。單趟步行1.5小時。

 

通往煙聲瀑布的道路,因為行車考量,便道呈之字型一路上攀,這樣設計不符行人需求,
路繞得特別遠,全程柏油路走來也不舒適,但又貪愛明媚風光,就在矛盾心情中一路前行
由於隱蔽於雲霧裡,只聞其聲,故名為“煙聲瀑布”
走著走著,會不斷聽到樹葉被風吹動而形成的沙沙作響聲,就像海浪拍岸的聲音一樣,
就這樣一面聽著森林的旋律,一面欣賞高聳入雲的台灣赤楊,終於來到煙聲瀑布。

 

山林圍繞,霧氣濃厚之時,只聞水聲未見其形,又名「煙聲瀑布」。
輕煙不是形貌嗎豈會有聲音?

 


評論:

 

煙聲瀑布是一般人到武陵農場遊覽的健腳路線,很少人能夠走到!
登山人士則走往武陵四秀(4座百岳),或是雪山主東峰.
可惜兩種路線沒有交集,(武陵四秀較接近桃山瀑布)
所以煙聲瀑布的聲音奧妙緣由,罕有人一窺全貌.

 


煙聲瀑布奧妙之處是:
快到瀑布之前,可以聽到連綿不絕的"煙聲"(開水煮開冒煙時,輕微"私私"冒煙的聲音),
但是走到瀑布前面,聲音卻消失得無影無蹤,好像人間蒸發一般!

 

可能是山谷地形曲折與水生共鳴點在瀑布之前.

 

也許現代人無暇靜聲前往欣賞,無法查覺其奧妙!

 

最理想走法是天亮前跑步過去,來回僅1小時.(也可騎山莊的折疊自行車)
否則等天黑後走過去,也許可能避開人潮,
只是此時想超捷徑必須小心!

 


 

 

2.萬里龜吼

 

台北縣萬里鄉龜吼村的翡翠灣
龜吼村名字的由來,是由「龜孔(空)」(台語的石洞),
一不小心在字面旁擺了一個「口」字,而讓烏龜有了虛張聲勢的一吼,
這絕絕對對是個美麗的錯誤。
日本時代初期,官方文書尚寫成「龜空」,
後來有人為了使「龜孔」的「孔」一字更像台語,
放在字旁另加一「口」部,結果竟變成外地人會誤把「龜吼」唸成國語
「kue-hou」,台語的「ku-hau」,還牽強附會成此處以前如龜之吼。

 


不知道其來的典故是否居民時常耳聞海龜怒吼的聲音?

 


過基隆大武崙,入萬里,在經過翡翠灣、龜吼到野柳,過頂寮、下寮,直到獅頭山下,
這段萬里的海岸地景秀麗,堪稱為北海岸的夢幻海岸。

 

一小片世外桃源,遊客不多,可讓人享受難得寧靜,沒人聲時,大自然聲音就特別明顯。

 


龜吼、富基二漁港宛如北海岸兩顆明珠 ...
萬里區的龜吼漁港是全台灣最美的漁港,可惜過去沒有規畫,
龜吼漁港4大問題:颱風迴南,大浪易越堤,危及內泊地漁船停泊;
漁港航道淤塞,漁船進出受阻;
腹地狹小,漁業作業空間不足;以及攤販營業,交通紊亂。
龜吼漁港西側外堤改建工程,預計於101年1月9日完

 

每一種傳達和平的聲響,都是最美好的聲音

 


評論:

 

萬里龜吼,與野柳女王峰相距不遠. 海邊石頭都被腐蝕的千瘡百孔!
這裡也是 長跑(金山馬拉松), 單車, 衝浪, 飛行傘的運動聖地!
距離北海高爾夫球場不遠, 附近社區還有保齡球,撞球,桌球,泳池,健身房等運動設施!

 

附近有許多小漁港
到龜吼漁港前的一片海岸,就可以聽到奇妙的海水二重奏!
海水拍打海岸聲音很低,但是海水拍打退出時卻聽到頻率較高的迴音.
是否海岸孔洞在海水退出瞬間,與風聲產生共鳴?
或是海浪拍打岸邊孔洞,壓縮洞內空氣,共鳴迴音於海水退出時發生?

 

因為這種聲音變化比煙聲瀑布複雜,聽了好久,
只有確定沒有聽錯,絕對不是海浪拍擊岸邊聲音.

 

難道龜吼就是指 鬼吼? 神喚?
希望有空多到龜吼漁港 附近海岸多聽幾次 旋妙之音.

 

PS>2012/0125再去聽,方向略不同

 

聽到源源不絕低音吼聲,很像風吹石頭蜂洞迴音,
再伴隨低沉 海浪拍擊聲

 

 

 

 

 

3.風動石

 

*風動石公園位於聚興連山上,剛好在台中市最北點交界處,
因山北側有一巨岩,高約兩丈,當風吹起,氣流在石缝中穿梭而產生呼嘯聲音,故名為風動石

 

民國初年時,人民生活困苦,上山打獵捕抓野獸販賣貼補家用;
湳底(聚興村的舊名)山區有一隻活潑可愛的小猴子-阿漢,
阿漢從小就不怕人類,認為自己身手好不會被人們捕抓到,
所以每天都會到山下走一走、溜一溜。
有一天阿漢與往常一樣,也是一早就跟爸爸、媽媽拜別後下山去玩,
但到天黑了阿漢卻沒回來,猴爸爸、猴媽媽著急的趕緊下山找,找了三天兩夜還不見阿漢蹤影,
最後猴爸爸與猴媽媽決定提燈站在高山頂等候阿漢,不畏風吹雨打、艷陽日曬、不聽夥伴勸退,
執意要等下去,最後變成兩塊互相依靠的大石,
每到夜晚兩塊大石會互相擦動出聲音,像是在為阿漢哭泣,「風動石」之名由此而來。

評論:

 

風來無影去無蹤

 

所以風動之聲千變萬化,

 

與風浪吹打海岸洞石聲音,一樣難以捉摸,

 

就像幻影人生一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雞音莊家G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