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稅捐-寶島加油! 1st更新2010/0621
圖1.英國小鎮擬向快餐店征收肥胖稅
圖2.美國總統夫人要求廠商大廠推出低熱量便宜健康食品
寶島第一夫人不好意思要求企業推出廉價健康食品?
討論:
健康飲食,讓國人身心靈均衡健康發展,是國力象徵.
以前,打國際戰爭能夠存活的國家,都有一套健康均衡飲食支撐其戰鬥力.
而且,有損健康的毒品,藥品,煙酒是被嚴格管理或禁止!
例如:
西餐的蔬菜沙拉與菜湯當前菜 沙拉是油醋混合,
開味油炸食品配蕃茄醬,
魚肉主菜配大量蔬菜&澱粉類,
水果+甜點+茶飲當結尾
如今商人侵蝕飲食市場大餅,不是靠健康均衡飲食,而是對特殊部份加量挑逗味蕾.
所以飲料是碳酸+糖+冰當道,以搭配油膩過度食品. 更有添加咖啡因等特殊口味引人成癮.
零食/速食是減少蔬菜份量,增加肉,油,鹽,糖,冰的份量.
讓吃的人越來越不健康,越來越想吃零食/速食.
美國已經開始對非正餐的 零食&飲料 課稅, 希望能誘導食品廠商多開發健康均衡飲食.
其實影響健康大敵還有越來越畸形的速食!
英國也計劃對油炸食品課征脂肪稅.
寶島卻在一堆反對聲浪中停止垃圾食品健康捐.
垃圾食品正確定義應該是
每餐份飲食的蔬菜與水果含量少於3-4份(350-500公克),
或肉/魚/蛋/奶/油脂含量多於8公克,鹽/糖多於2公克.
許多零食與速食,飲料都合乎垃圾食品定義.
因為零食與速食,飲料,泡麵等在寶島每年都有數千億商機,利潤驚人!
自然業者會聯合媒體,正客反對到底!
反正沒人統計 吃了這些零食與速食,飲料,泡麵;死亡率增加有多驚人(可能增加千萬倍)!
健保費是由最弱勢的受薪階級負擔,無力抗議.
只可憐因為變態的零食與速食,飲料,泡麵熱賣;害世界的雨林濕地遭殃,氣候惡化,受害者仍是一般大眾.
其實目前課稅只是對非法食品廠商與無知消費者一點警告.
真正要賠償消費者健康損失與環境損失,課征食品價格的千萬倍都不夠理賠.
目前各國只課征不到10%,完全沒有作用.
應該學習日本,對四高與腰圍過寬民眾, 進行飲食管理 & 運動管理課程.
倒是由那些反對課征垃圾食品健康捐的政客,學者,醫者,媒體, 可以認知他們真的忽視國民健康,
應該退出政壇,學界, 好好自省, 為什麼受不了廠商龐大壓力?
齋藥:
*華盛頓州徵收零食稅 買糖果要多付9% 2010/0602
台灣才在近日研擬課徵酒類健康捐,華盛頓州State of Washington從1日起
糖果、口香糖等零食要開始徵收營業稅sales tax,各城市稅率略有不同,約9%。
華盛頓州購物時,消費者須支付營業稅,原本糖果、口香糖等零食被歸類為「食物」免收營業稅。
但從6月1日開始,糖果等零食不再歸類為食物了,另外視華盛頓州各個城市稅率不同,
消費者購買零食將要多付出約9%營業稅。
其中有趣但難以分辨的是,如果糖果的成份中含有麵粉,那還是屬於食物,免徵收營業稅。
奇巧巧克力Kit Kats因為成份當含麵粉,不必徵收營業稅。
但知名花生醬巧克力Reese's Peanut Butter Cups就須收取營業稅。政府應明確指出非食品分辨標準。
除零食之外,瓶裝水、以及啤酒和某些經過加工製造的食品,也都在這波加稅名單當中。
從7月1日開始,所有碳酸飲料在華盛頓州也要開始徵收營業稅。
*英國為啥將徵收“脂肪稅”? 2010/0528人民日報
世界各國稅收種類繁多,對食品徵收“脂肪稅”,很多人還是會覺得稀罕。
英國食品標準局正籌劃對部分食品徵收“脂肪稅”,促進食品企業改善加工食品的營養品質,
促進消費者少吃那些脂肪含量過高的食品,從而降低居高不下的肥胖率,間接減少慢性疾病的風險。
這個方案最主要的經濟效益不在于其稅收本身,而是來自于減少慢性病醫療開支的未來收益。
被列入準備收取“脂肪稅”名單食品主要是些營養價值不高而飽和脂肪、糖和能量較高的加工食品
,如甜飲料、甜點心、快餐食品等,也包括脂肪含量高的奶酪、冰淇淋等乳制品。
英國政府:如果通過徵稅來提高它們的價格,消費者就會減少購買量,飲食構成會因此變得更健康。
去過英國等歐洲國家的人,深刻印象是商場裏蔬菜水果相當昂貴,
餅乾、蛋糕、巧克力、甜飲料等卻相當便宜。或許成收入低更易選不健康食品,
通過稅收提高其價格就能改變人們的飲食傾向嗎?。
發展中國家,蔬菜水果相對價廉,甜點、冰淇淋、培根、奶酪等相對昂貴。
盡管有那麼多物美價廉天然食品,卻越來越多地消費那些高脂、高糖食物,肥胖率也迅猛上升。
快餐次數增加也顯著地使人們消費更多不健康食品,如高脂肉類、煎炸、高脂快餐和甜點甜飲料等。
要推進健康飲食,價格並不是影響食物選擇的首要因素,
健康知識和消費觀念似乎更為重要。
如果人們懂得健康飲食重要性,即使蔬菜水果價格高一點,也會樂于購買,
不會去選購那些高脂肪高糖低營養價值廉價食品;
不懂得飲食健康的人,即使收入不高,也會花錢來購買那些他們喜愛的不健康食品。
懂得健康知識的人,也抵制不住不健康食品的誘惑而掏錢購買。
這問題,媒體角色不可忽視。
請大牌明星代言、廣告投放最兇猛的食品,都是營養價值最低的高度加工食品。
廣告策劃,各種不健康食品總是和快樂、自由、時尚等元素聯係在一起,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和效倣。
英國已經禁止低營養食品在晚上9時前電視廣告,以免對少年兒童膳食習慣不良影響。
可惜,實施這個政策的國家還為數甚少。
盡管“脂肪稅”未必能夠通過價格摃桿來改善居民的食物構成,但它至少能夠喚醒人們健康觀念,
讓消費者意識到哪些食品值得花錢,哪些食品不值得花錢。
這政策能讓更多青少年在買不健康食品時,不是沾沾自喜于效倣廣告明星生活,而是羞覺不合潮流。
*邱淑媞:垃圾食品健康捐現階段不徵 2010/0619中央社
是否繼菸酒健康捐後,鎖定垃圾食物課徵健康捐。衛生署健康局長今晚間:現階段不開徵。
國健局去年底曾考量過垃圾食物問題,但鑑於國人飲食習慣與國外不同...
*健康捐捐不完鎖定薯條汽水 2010/0619中央社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草擬酒害防制法,計劃開徵酒品健康捐(酒捐),
下一步矛頭將指向垃圾食物,擬推「健康促進法」,有意開徵垃圾食品健康捐或是肥胖捐。
民眾有人說垃圾食品不會上癮,危害不如菸酒;也有贊成少吃垃圾食品,可減健保支出。
*垃圾食品健康捐案 挑戰口味 2010/0619中央社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研擬「健康促進法」草案,參考國外對含糖飲料等食品課特別稅,
擬對高熱量、高鹽等食品開徵健康捐;但反彈聲浪湧現,衛生署決定先調查消費者的習慣再議。
美國超過40州對汽水等含糖飲料徵收特別稅,美國總統想進一步推動聯邦立法「罪惡稅」,
向垃圾食物課稅,以減少其健康危害,並做為肥胖防治的用途。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2009年4月:美國人每天喝汽水125-150大卡,如汽水稅增10%,汽水消費減10%
;1 年下來,平均每名美國人可以減去2磅的體重。
現在國際認為,肥胖不僅危害健康,也造成經濟問題。
英國跟進歐洲其他國家,最近討論要對薯條、速食、汽水等高油、高糖、高鹽食物開徵「肥胖稅」。
垃圾食品徵肥胖稅或健康捐,兒童青少年不易認知肥胖危害,又對垃圾食品的廣告欠缺抵抗力。
以價制量、寓禁於征的手段,減少兒少的垃圾食品消費量,有助於減緩日益嚴重的肥胖年輕化問題。
垃圾食品指每100公克重食物中,所含的熱量、糖份、鹽份、油脂超過合理水準;
應標示食品營養成份,菜市場、夜市、路邊攤的飲料小吃熟食,沒有標示成份,規範較為困難。。
最重要不是課健康捐,而是營造健康環境,教民眾正確挑選食物,吃出健康來。
衛生署2005-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台灣每2名成年男子有1人過重;女性每3人有1人;
至於6大類營養攝取的狀況,普遍是蔬果、牛奶攝取不夠,油脂和肉、蛋則過剩。
國人每人吃多少糖、鹽,沒確切數字。國健局要先了解國人糖鹽攝取量,訂垃圾食品健康捐的額度。
網路上一片反對垃圾食品開徵健康捐的聲浪,衛生署比開徵菸捐、酒捐困難,
但這卻是國際趨勢。如放任肥胖率日益嚴重,國人反而怪衛生署怠忽職守。
*健康,是國家必備的政策! 2010/0521-suiis觀點
Michelle Obama 對美國主要食品廠商發表演說
食品所ITIS在4/23產業評析:美國第一夫人對食品業建言之省思,2010/0316第一夫人受邀至
美國食品雜貨生產者協會Grocery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演說,呼籲主要食品廠商,
用低糖、低脂、少鹽等更健康配方,並應減少對兒童行銷不利健康的食品。
第2天美國卡夫食品公司Kraft Foods就宣布未來兩年將減少北美產品含鹽量10%,以更符健康。
民主與共和兩黨議員合提有關禁止零食進入學校「孩童營養法案」也將通過美國眾議院完成立法;
0321眾議院則已經通過歐巴馬總統力推的健保改革法案。
健康是每個國家須爲人民設想,
肥胖在美國已經日益嚴重,且年齡層向下延伸,過去20年美國6-1歲的肥胖兒童倍增,越來越嚴重。
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自2009年開始,即頻頻呼籲各界重視兒童及民眾的飲食,
2010年2月9日,提出「動起來Let's Move」提議,希望各界一起努力,讓健康更普及大眾,
消費者都能得起健康食品,並設法讓忙碌的民眾可以更簡便地烹調出健康餐食。
美國政府已意識到不能只靠健保及醫療,再不從生產端和消費面改善,再完善健保也不敷使用。
與民眾健康相關政策,須從每人飲食、運動、生活型態等改變,光靠醫療科技是培養不出健康孩子。
同屬於已開發國家的日本,醫療保健支出佔整體GDP比重,是已開發國家(美、德、英、法)中最低,
主因在日本政府強力主導介入國民疾病預防之政策作為。
1991年推行特定用保健食品制度,同時定期國民營養調查及國民日常飲食調查,資料協助食品業者,
開發支持國民健康之健康食品,目前已獲日本特保食品認證的品項已達數千項之多。
先照顧民眾的健康,再設計健保制度,而不是拼命發展醫療,忘記預防的工作應該在前面就先做好。
日本政府在2008年4月正式將代謝症候群檢查納入國民健康保險及企業的健康保險項目中,
使40~74歲的被保險人皆有義務接受此項特定健診與特定保健指導,就是已打好預防基礎,
再把健康保險的配合規範放進制度裡來。
台灣的孩童肥胖問題跟美國一樣嚴重,根據國際肥胖任務小組針對全球28個主要國家調查:
台灣的兒童及青少年體重過重(含肥胖)盛行率,和美國並列第7位,遠高於歐洲各國;
衛生署委託中研院國人營養健康調查,也發現台灣孩童代謝症候群盛行率,也比12年前增加一倍以上。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在2009年12月間拋出「健康促進法(草案)」的構想,
擬規範兒童節目不得播放不利健康的食品廣告、限制廠商不准販售不利健康的食品,
並準備仿效菸品健康捐方式,對高糖、高鈉及高熱量的食物課稅,此作法引起各界關注與討論,
但這些畢竟還是消極的作為。
積極的作法應該鼓勵民眾過健康的生活,讓土地生產好的食物、提供好的環境、好的生活型態給民眾。
1999年推行健康食品以來,謹有173項產品獲得認證,佔整體市場極小部份,產品型態又以飲品居多,
有很大的開發空間,所推動的優良食品認證制度CAS、GMP等仍有待推廣。
美國第一夫人關注國民健康,因而對食品廠商提出的呼籲,確實引導企業善盡社會責任;
台灣媒體發達,上位者行動更易造成對產官學與民間的影響,
健康這重要政策,政府除每年爭議調整健保費外
,若能帶頭提出積極的作為,也給予我們的食品廠商一些「期許」,或能激起大家紛起效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