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虹極光:日月星在地球天空爭輝
圖1.在空中看到的彩虹是圓形的.
討論:
會寫此題目,
起因於上周聽到有人說:彩虹是圓的,只是一半被地擋住.
物質世界在地球與天空之間,日月星爭相輝映,
讓地球出現各種各種彩虹與極光.
飛出地球,宇宙光芒將更多采多姿!
心靈世界的虹光,亮度與色彩變化妝形狀幻化,
更千萬倍於物質世界,
值得拋棄一切去追求內心世界-超級宇宙.
齋藥:
1.圓虹/弧虹:
圖2.圓形彩虹:
彩虹其實是圓的,只是人站在地面,只能看到傳統彩虹(圓弧彩虹,半月眉形彩虹)
彩虹出現在人的視角與陽光夾角42度的地方,
因受到地面阻礙,人們通常看不到地平線以下的那部分.
可以從空中看到一個完美的環形彩虹.
站在視野開闊的高山之巔也可看到.
潮濕的空氣中漂浮著許多小水珠時,有光線穿過就會形成彩虹.
通常在雨後或是水邊(海/湖/河/瀑布)出現!
2.直虹/平虹:
圖3. 直線形狀的彩虹,在上捲雲稱托下,像火燄,又稱為火彩虹!
圖4. 扁平彩虹外形千變萬化.
直線形狀彩虹,扁平虹,也叫火虹,直虹,平虹,七彩雲:
扁平狀的彩虹就是火彩虹,也稱“環地平弧”.
a.高空中卷雲層高度2萬英尺以上,
b.卷雲層裏的冰晶夠多,
c.太陽照射卷雲層角度58~68度,
才能出現火彩虹的奇觀.
如果夠幸運,一生大概可看到1~2次火彩虹.
3.露虹/蛛虹:
圖5. 蛛網上的露珠形成“露虹”.
如果太陽光線的角度較低,且小水珠又都粘附於某特定表面時,
也會出現一種特別彩虹現象:露虹.
如:蛛網上的露水就會形成所謂的“露虹”.
小草,野花等植物表面也為“露虹”形成提供很好平臺.
4.滴虹/散虹:
圖6. 陽光經雨林缝隙的水滴散射後形成七彩光環
日冕指太陽大氣最外層,只有日蝕時才能看到那輪光環.
陽光穿過雨林中小水滴時,被散射成不同的波段,也會形成七彩光環.
彩虹是因陽光射到空中接近圓型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
陽光射入水滴時會同時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內亦以不同的角度反射.
當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強烈,造成我們所見到的彩虹.
只要空氣中有水滴,而陽光正在觀察者的背後以低角度照射,
便可能產生可以觀察到的彩虹現象.
5.雙虹/霓虹:
雙彩虹.
霓虹也叫副虹、二級虹或次級虹,一些彩虹常常與霓虹結伴出現.
霓虹通常會比主彩虹更細.更模糊,
且霓虹的色彩恰恰與主彩虹相反,外圈呈紫色,內圈是紅色.
霓虹的形成原因也與折射和反射有關,
只不過它是二次內反射的結果,亮度稍弱.
主彩虹與霓虹之間的地帶往往比背景天空更黑暗,這地帶被稱“亞歷山大暗帶”.
6.月虹/星虹:
月光也可以形成的彩虹,原理和太陽光形成的彩虹相同.
(那麼,星光可以形成星虹?如:水星/金星)
月虹通常出現在月亮另一側天空,
月亮滿月時才可看得見理想的月虹.
a.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要低於42度角;
b.夜空背景須要非常黑暗;
c.月亮出現的另一側要有降雨.瀑布附近,月虹也較易出現.
7.晴虹/固虹:
沒有下雨也會在固定位置出現永久彩虹,如:瀑布彩虹.
與雨後隨機出現的彩虹不同.
持續不斷的瀑布往往會在空氣中形成水霧,
不管天氣陰晴,大氣的飽和度總是能夠保持穩定.
瀑布附近總是伴有彩虹現象,瀑布彩虹其實都是“噴霧彩虹”.
陽光燦爛的日子,風力吹起海浪或湖波,在水面上空形成一層噴霧層,
空氣變得飽和,也可形成海面或湖面彩虹.
8.白虹/霧虹:
圖9.白色彩虹.
a.光源必須位於觀測者身後,而且要低於地面.
b.觀測者身後所有空間中的霧都必須要非常稀薄,
以至於陽光可以穿透霧層照射到觀測者前方.
許多霧虹的顏色比彩虹蒼白得多,甚至有些霧虹都是白色,
因為形成霧虹的水滴非常細小.
9.紅虹/金虹:
紅色的彩虹通常出現在日出或日落時,地球大氣層將藍色光線過濾掉,
更多的紅色或橙色光線被水滴反射或折射出來,
光譜的紅色端亮度明顯增強,形成以紅色為主的彩虹.
10.幻日/幻月:
3日同輝.
幻日不是彩虹,但它有著許多彩虹的特徵.
多數出現在冬季的低空,陽光照耀在大氣高處的冰晶時會產生幻日.
幻日外面是紫色,裏面是紅色,其他色的光線夾在紅色和紫色中間.
空氣中的冰晶越厚,幻日越明顯,與它相關的弧線也變得越明顯.
月光經過冰晶的作用也可形成“幻月”.
美國冬天溫度極低,且常有暴風雪,以幻日和幻月現象非常普遍.
(那麼星星也可以出現幻星?)
11.雙陽:
兩個落日,兩個太陽同時墜落.
日落時由於光線折射,地平線上的太陽常常看起來好象更大,甚至會變成橢圓形.
嚴重的折射現象“削平”了太陽的頂部,太陽下面的倒影就是所謂的“下蜃景”.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海市蜃樓景象,炎熱的夏天在高速公路上也常可看見這種情景.
12.藍/綠閃電:
英國驚現夜光雲如藍色閃電,愛丁堡市上空大氣層最遙遠雲層閃爍著藍色夜光雲,
該神秘雲層距離地面大約50英里.
每年夏天,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夜空有種獨特現象:夜光雲Noctilucent Cloud:
形成於中間層的雲,距地面的高度80km。這種罕見的雲只有在高緯度地區(50~65)夏季才能看見。
夜光雲看起來有點像卷雲,但比它薄得多,而且顔色爲銀白色或藍色,
出現在落日後太陽與地平線夾角在6~15度之間時。
這是非常自然的,時候太早會因爲其太薄而看不見,而太遲了它也會落到地球的陰影之中去。
綠色射線,這也被稱綠色閃電,發生於日落和日出之後,
太陽之上出現綠色閃電,持續時間非常短暫,通常僅一瞬間.
這是由於大氣層中光線反射形成的.
閃電最常見的爲紅色和桔紅色,特別明亮時爲綠色和藍色,
球狀閃電的移動路徑很奇特,有的飄浮不定.
13.海市蜃樓:
奇異的海市蜃樓景觀
海市蜃樓不只是出現於沙漠中.
當光線穿過空氣時,如果出現氣溫急劇變化引起空氣密度不均,就可能造成光線折射,
從而產生海市蜃樓現象.
“上蜃景”,那艘船看起來好象比實際要高大的多.
許多“上蜃景”還會包括其倒影.
蜃景不僅能在海上/沙漠中產生,柏油馬路上偶爾也會看到.
海市蜃樓是光線在鉛直方向密度不同的氣層中,經過折射造成的結果.
古代神話,蜃景被描繪成魔鬼的化身,是死亡和不幸的凶兆.
14.日暈:
罕見的22度日暈
芬蘭天空中出現22度日暈的照片,一根高大的煙囪直指日暈的中心。
這就是所謂的“外接暈”,即週邊光環完全重合。
日暈現象經常發生,甚至比彩虹都還常見,但是由於陽光過於強烈,通常肉眼無法看到。
冰晶像是一個個棱鏡以不低於22度角折射太陽光,形成22度日暈.
日暈光環的內部區域會稍顯暗淡,因為太陽光線被折射開.
日暈形成原因是在5000米的高空中出現由冰晶構成的捲層雲.
捲層雲中的冰晶經過太陽照射後會發生折射和反射等物理變化,
陽光便分解成紅/黃/綠/紫等多種顏色,這樣太陽周圍就出現一個巨大的彩色光環,稱日暈.
日暈的出現,往往預示天氣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15.紅色極光:
罕見的紅色極光.
質子和電子等基本粒子組成的太陽風不斷向地球吹來,大部分粒子被地球磁氣圈拒之門外.
地球的兩極地區,有些太陽粒子會闖入大氣層,形成極光現象.
極光的顏色以綠色較常見.
阿拉斯加上空由於氧的高度電離化,是就形成了這種罕見的紅色極光.
極光一直是人們猜測和探索的天象之謎.
愛斯基摩人認為極光是鬼神引導死者靈魂上天堂的火炬.
13世紀,人們認為那是格陵蘭冰原反射的光.
7世紀,人們才正式稱之為極光.
16.連珠閃電:
亞利桑那州上空的閃電
雲層底部負電荷不斷聚集,地面上正電荷也在不斷增加,
兩者間電壓超過空氣絕緣能力時,就產生閃電現象.
各種閃電中,最罕見的是聯珠狀閃電,形如一串發光的珍珠從雲低伸向地面.
聯珠狀閃電出現的機會極少,維持時間也極短,因此人們對這種閃電成因研究很少,
形成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17.染山霞:
圖14.奇異的染山霞景觀. 有一次看到台北101整面窗戶帷幕被染成紅色!
有時山頂的光線看起來好象會略帶桃紅色,
當太陽快要落山或落入地平線之下時也是如此,這就是“染山霞”現象.
染山霞是由於太陽光線被山上的雪或大氣中的水珠和冰粒折射而形成.
18.閃電球(球電) :
非常罕見,沒氣味,不發熱,但帶有丁點響聲,比正常閃電移動得更加緩慢,
有時候發出白光,有時候又發出像流星一樣的粉紅色光.
直徑達到8英尺的閃電球可帶來巨大的災難,閃電球摧毀整個建築物.
19.彩虹閃電:
彩虹與閃電同時出現!
20.藍月亮(blue Moon):
每二年半才出現偶爾一次的事情,指不可能發生或少之又少的事情。
月亮呈現藍色的現象確是千載難逢的事情。
只有當森林大火和火山將塵埃和菸灰噴射到高高的大氣中,
且大氣中還得夾雜著小水珠的情況下才可能會發生。
參雜灰塵的水珠圍繞地球飄揚數千公里,當其大小正好能分散月光時,
月亮看上去就是藍色的。
1883年克雷克吐爾島的火山爆發就曾一度使天空的月亮看上去湛藍湛藍。
1927年的印度季風和 1951年的加拿大森林大火也導致類似的天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