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小說-素食者-得大獎真正理由                         1st更新2018/0218

圖:  小說書名:素食者

        繁體中文版 原著:韓江 譯者:千日 漫遊者文化 2016/4/7  79折221元 優惠2018年02月28日止

 

  • 圖. 右邊作者,左邊譯者 一起為"素食主義者"小說 
    英文版本 得到2016 國際文學大獎
     

結論: 終於等到中文譯本,也懂得為什麼此書會得到首獎

在韓國,女性是弱者!

素食者在韓國更是弱者!

此書還加入更多受害元素:精神病患是醫療迫害中最嚴重的

三者相互呼應,

隱形施暴者-肉食者對動物(家禽/家畜/海鮮)殘忍, 與男子對女性忽視,親友對自家人不關心,醫療人員對病患身心忽略 3者共鳴!

 

剛開始看就很不忍心,怎麼可以對素食者如此歧視? 男子對女性如此忽視?...

 

 

結論2:

肉食者,把素食者當做外星人,完全不懂為什麼要吃素! 是有深遠理由的!

也許要看過一百本描寫素食主義者的小說才會懂!


緣起:

2016/0517看到聯合報介紹 韓國小說家以 素食主義者 得到 英國文學獎!
那時既不知道 此 英國文學獎 份量 ((NT$240萬元 份量應該很大)
大部份報紙記者的評論也很簡陋:
想將自己變成一顆樹
詭異揉合優美與驚悚
凝練、優美且令人不安
...
還好聯文選書有較深入介紹.

韓國天寒地凍,罕見豐富蔬果,吃素很辛苦也很少見!
所以韓國小說家也很難抓住 素食主義者 悲憫愛心

難怪吃素人口較多的英國評審:強而有力、令人難忘、原汁原味

其實就是驚奇荒誕...

 


真實世界是
肉食者吃入太多肉類的殘留毒素,越來越多人只有病倒 躺臥病床, 變成 類似植物!
素食者吃進很少蔬果的殘留毒素, 越來越多人 遠離病床, 活蹦亂跳!
並不是如小說所言:不吃肉後, 想把自己變成一棵樹!


但是小說還是有部份真實:
肉食者是人類的殘暴行為,
烹飪太多肉類,會受到被冤殺的生靈困擾,最後要放下屠刀,才能安心!

 

人類要脫離肉食很難,
因為誤以為肉類才有鮮美味道與豐富營養.最後上癮無法自拔!
所以小說家必筆下的的家庭主婦 要作惡夢後,才決心吃素!
否則一般人很難建立吃素的好習慣!

(宗教是一條路,可惜佛教式微,只剩下一貫道要求吃蛋奶素

還有回到萬教源頭的清海吃純素,可惜2者信徒不多!

人數最多的佛光山與慈濟2派,都沒強烈要求吃素,

也讓吃素風氣無法大開!)

 

 

這本小說,可以讓肉食者與素食者更互相了解對方想法!

吃素的人,並非體弱多病,飲食無味,腦筋呆滯,畏縮生活....

吃肉的人,也非身強體壯,貪食無厭,敏捷兇猛,快意人生....

 

吃素可能只是不忍心看到動物被殺,或是幫親友祈福!

吃肉也許是被慾望牽引,或是想要取得更多能量,卻吸收不足,又不之如何吃才對!

 


罔頁齋藥:

*2016五月號的聯文選書介紹《素食者》小說:

這不是食譜,是小說家用吃肉習慣的轉變割出一道縫隙,
從中拉出家族苦難奏鳴曲,傾訴愛如何變形,生活何以崩解。
依序讀完三個部份吧,小心,一抬頭這些人可能已飄遠。

從第一人稱丈夫獨白與妻子夢境,
到第三人稱旁觀妻子和攝影師姊夫的困頓及性慾,
到最後隨妻子姐姐的回憶,溯回上一代家中成員的苦難。
隨著逐漸疏遠旋離的敘事鏡頭,這故事是肉與慾與痛攪拌成泥,
家庭小餐桌背面筆觸冷冽的地獄繪-
其中有些家人的命運,長得就像我們。


*SET,聯合文學雜誌轉貼2016/0517 ·

小說《素食者》描寫
擅長烹調肉類的人妻,在某次惡夢後,決心再也吃肉而成為素食者,
甚至想將自己變成一顆樹,卻遭丈夫、父親殘酷對待。

 和諾貝爾文學獎齊名的國際布克獎日前在倫敦揭曉,
45歲南韓女作家韓江以小說《素食者》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南韓作家,

評審認為該部小說「詭異揉合優美與驚悚」,深受青睞。
用細膩筆觸反映人在社會群體遇到的種種困難。

評審主席稱讚該書精緻、緊湊,雖然讀起來讓人感到不安,
但書中的內容與反應的社會現實卻會一直縈繞在讀者的心中。

 


*BBC《素食者》講述女性 要拒絕人類的殘暴,放棄吃肉成為素食者。
評委會稱這是一部「凝練、優美且令人不安的小說」。

今年是布克國際文學獎由兩年一次改為年度獎項的首次。
往年獎項以作者的全部作品作為評判標凖,而從今年起,獎項將授予作者的一部作品。

 


*45歲韓江為創意寫作教師,這次她第1部翻譯成英文的小說素食者The Vegetarian獲獎,
這部暗黑的超現實小說,
描述一名盡職的家庭主婦在一再做同樣的噩夢後,不再吃肉,
而且想變成一棵樹,是一個平凡婦人從三個不同層面反傳統的故事。

韓江:我感到很榮幸。這部作品描述主人翁想要成為植物,還希望離開人類,
讓自己不要沾染人性的黑暗面。
透過這種極端的描述,我覺得我可以提出『當人』這個困難的問題。

評審團主席湯金:評審一致選擇韓江。

過去韓國文學的國際知名度不高,韓國人羨慕日本有村上春樹這樣的國際知名作家。
韓流在國際文化舞台崛起,韓國文化的國際能見度大增,
經營韓國文學翻譯網站的蒙哥馬利說:文學也許是最後一塊。

韓江能獲獎,除了本身的文學成就外,韓國文學翻譯院努力翻譯新作品、
愈來愈多更具有國際觀的新世代作家和才華洋溢的新世代翻譯家,
都是造就韓江成功的因素。

1996成立的韓國文學翻譯院,這15年戮力革新,每年千萬美元預算,雇用80人,
看重新作家,而且允許翻譯者自己選作品,
並邀請國外的出版社和編輯到南韓來認識韓國文學。

第一個突破是女作家申京淑2012以「請照顧我媽媽」獲得英仕曼亞洲文學獎。

雄心壯志的翻譯院院長金聖坤2012受訪時說,南韓作家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到了。

布克國際獎今年起頒給在英國出版,並翻譯成英文的單一作品,
「布克獎」則頒給在英國出版,並以英文寫作的作品。

 


*強而有力、令人難忘、原汁原味

韓國女作家韓江作品《素食者》獲2016國際曼布克獎2016/0517

2016曼布克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由韓國女作家韓江Han Kang獲得殊榮,
得獎作品-素食者The Vegetarian描述
想要「抵抗人類暴行」的女性從此戒吃肉類食品,
這本書譯者為英國籍史密絲Deborah Smith,
史密絲從2010年才開始學習韓文,2人共同獲此殊榮,並平分5萬英鎊(NT$240萬元)獎金。

評委會主席湯金Boyd Tonkin評論這本作品:強而有力、令人難忘、又充滿原汁原味。

獲獎2人和來自全世界的作家競爭,像是土耳其諾貝爾獎得主帕慕克、
義大利著名作家佛倫特Elena Ferrante、
安哥拉語言大師阿古瓦盧薩Jose Eduardo Agualusa、
中國作者閻連科及澳洲小說家謝塔勒Robert Seethaler,最後從中脫穎而出。

譯者史密絲21歲前只會母語英語,之所以會成為翻譯,是為了要完成英語文學學位,
她也因為翻譯這本書才意識到英文和韓文之間的翻譯很少見。
史密絲不是天生學韓文的料,到現在還是覺得自己學到韓文僅是課本上的語言,
和韓國的文化都沒有什麼連結,甚至連一個韓國朋友都不認識。
但她立志要成為一個翻譯,因為這個工作可以結合閱讀和寫作,
她真的想要把這個語言學好。
她說:韓文可能看起來是個奇妙的選擇,但這個語言在英國的確很少人學習或瞭解。

她開始學習韓文兩年後,被問到要不要試著翻譯這本書,實力不足,翻出來糟透了。
後來,波特貝羅獨立出版商Portobello Books再給她機會,用一年好好翻譯出來。

她先前曾經翻譯過不少韓文作品:裴秀亞Bae Suah評論家的書桌The Essayist's Desk、
首爾市的小山丘The Low Hills of Seoul等作品。
最近也成立了一間非營利的出版社,致力於推廣亞洲及非洲文學。

素食者-創意寫作講師韓江第1部被翻成英文的作品,
她的第二本書:少年來了Human Acts也已經出版。
韓江:這部作品的靈感是他閱讀自己以往的短篇作品-我女人的水果The Fruit of My Women
時,內容談到這個女人會逐漸變成植物。
她說:看完這個故事後,才產生一種莫名的感覺,我一定要再好好利用這個形象。

湯金:評委在決定最終得獎者時意見一致。
評委:這既抒情又撕裂的風格,顯示了這樣的抗拒中,她本人和身邊產生什麼樣的劇變。
、故事的內容既緊湊又精緻,甚至帶來令人不安的心情,長久的縈繞在讀者的心中和
我們的夢裡。

這是首度曼布克獎與獨立報外國小說獎Independent Foreign Fiction Prize合併頒發,
並且針對單一本作品來頒獎,同時頒發給作者與譯者,希望鼓勵更多外國文學翻譯成英文。

以往的曼布克獎則是2年頒發一次,最近一次是獎項是2015年由匈牙利作者卡拉斯納霍凱
Laszlo Krasznahorkai贏得。

 

素食者 韓江 譯者:千日 漫遊者文化 2016/4/7 繁體中文
79折221元 優惠2018年02月28日止

內容簡介
我再也沒辦法忍受肉的味道
只有植物能讓我平靜,讓我渴望
就這樣倒立著,變成一棵樹吧……
  
*首位榮獲英國曼布克獎、韓國李箱文學獎,備受國際矚目的韓國小說家 韓江
  探究人類內心壓抑的瘋狂與傷痕之傑作
*韓國小說文學獎、今日青年藝術家獎、東里文學獎、萬海文學獎得主
  
*榮獲英國曼布克獎,榮獲韓國李箱文學獎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排行榜、倫敦標準晚報暢銷文學小說Top2,擊敗暢銷懸疑小說《列車上的女孩》
*科斯達文學獎得主、暢銷小說《The Shock of the Fall》作者納森.費勒盛情推薦
*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入圍2010年日舞影展世界劇情片
  
她想變成一棵樹,現實卻無法成為她的沃土!
  
在夢裡,我正倒立著……突然發現從我身上冒出了枝葉,從手上長出了樹根……
一直伸到地面,不斷地、不斷地……然後從兩腿之間綻放出鮮花……
我應該被澆水。這些食物我不需要,我需要水。
  
在開始不斷做著充滿殺戮和鮮血的噩夢之前,英惠只是個生活平凡至極的家庭主婦,
無數失眠的夜晚和夢中恐怖的景象令她飽受折磨,
有一天,她突然無法再吃肉、無法忍受肉的味道,成為了一名「素食者」,
這個小小的舉動不但讓她的婚姻陷入危機,並且成為一連串失控之舉的開端。

英惠的姐夫是個藝術攝影師,正陷入創作的低潮。
他從妻子那裡聽說小姨子英惠的臀部至今還留著胎記,突然產生了久違的靈感,
身上彩繪著花朵的全裸男女交合的場景,從此鐫刻在他腦海裡。

他想要在英惠的裸體上作畫,並拍攝成影片。
英惠成為姐夫的模特兒之後,身上的花朵彩繪竟然讓她不再受到夢魘困擾,也重新燃起她的肉體慾望……

因為小時候一同活在被性情暴躁的父親家暴的陰影下,仁惠把照顧妹妹英惠當成這輩子的責任。
然而,她內心其實痛恨著住在精神病院逐漸走向瘋狂世界、把一切丟給她的妹妹。

看似開朗穩重的仁惠,也曾有過對生活萌生倦怠和絕望,拋下稚子尋死的舉動。
痛苦而壓抑的她,是否能帶著掙扎在噩夢邊緣的英惠,踏上自我救贖新的旅程?
  
《素食者》由三個章節構成,每章分別以不同的視角刻畫行為日趨極端的素食者英惠。
在她斷絕食物的過程中,融合了關於暴力、美、欲望、罪和救贖的疑問。

書中出現了多種意象:絢麗的盛開花朵、直挺的陰鬱樹木、花瓣大小的藍綠色胎記、
血淋淋的垂死動物與飛翔之鳥,有性的符號,卻非刻意強調煽情。
作者行文如詩,捕捉瞬間掠過的情感來勾勒角色無奈又痛苦的命運,有如一則黑暗預言。
  
名人推薦
  
林蔚昀(作家)、顏艾琳(詩人)好評推薦

《素食者》是一本會讓人一直想讀下去,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的小說。
崩壞的結局在一開始似乎就若隱若現,但我們還是抱著興奮的期待和悲傷的預感繼續往前,就像人生。
如果哈姆雷的問題是To be, or not to be,那在《素食者》中就是「吃,或者不吃」。
雖然整體的氛圍是壓抑悲傷的,但也因為小說人物的坦率,
而讓人有了一種平靜安慰、甚至愉快的感覺。-林蔚昀(作家)
  
心理疾病患者的內在存著另一個世界。某些畫面、顏色、行為完全是超現實。
怎麼產生跟影響的?甚至內化成自己的生存意識,
這部小說解釋了一些身為人的悲哀。家庭的暴力、旁人的沉默無援、
限於壓力環境而無法脫離、讓己身逐漸平面灰化,成為最不起眼的個體。
這種安全其實是欺騙。《素食者》一步步推演出精神領域的偏軌,
演繹出人之所以不想為人的過程,或失控的狀態,是一部非常細膩的小說。-顏艾琳(詩人)

媒體評論

恐怖地描繪出身邊人的不可知,即你突然察覺你其實完全不認識身邊的某個人……
作品的三段式結構很精彩,逐漸地挖出更深、更黑暗的角落;
作者筆法簡潔卻讓人縈繞心頭,
最令人難忘的應該是其中壓倒性的故事高潮,
一個幻象似的、但情感上真實的片刻,這必然是今年最強有力的故事之一。
這是部獨創、擾動人心與令人難忘的作品。《出版人週刊》

這部作品以一種幾近於催眠般的寧靜氛圍,被各種超現實的意象和令人驚恐、
卻可辨認出的絕望時刻打斷,緊緊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
韓江的書寫,有力地展現了渴望所具有的毀滅力量,以及選擇去擁抱還是否定這樣的力量。
故事用了許多幾乎是奇幻式、教人陌生的細節,深入探索一種非常人性的覺察經驗,
也就是當人不再滿足於為何生命僅是如此。
不凡與迷人的作品,筆法優雅卻強力擾動人心。《柯克斯評論》

這是韓江第一部在美國問世的作品(希望未來還能引進更多新作)……
小說風格是寫實、心理描述的,絕無留給讀者這是篇童話或變形神話的迴旋空間。
我們都喜歡讀女孩的魚尾巴變成了人腿,或胳臂變成了樹枝的故事,
一個人卻不可能成為一株綠色植物。主角英惠似乎沒理解,這一切讓她變得危險與受到詛咒。《哈潑雜誌》

簡潔、驚人的小說……
作者以優雅準確的筆法,呈現文化壓迫之下的家庭失和,讓讀者在閱讀中變成主角的同謀。《圖書館期刊》

多虧了卡夫卡,描述南韓女子在放棄肉食後,身心上有徹底轉變的故事,讓你在閱讀過程中掩口大驚。《歐普拉雜誌》

有一輩的作家,企圖探索每個人命運背後的祕密趨力、野心與苦難的故事,韓江就是其中之一……
這部小說處理了暴力、精神失常、文化的侷限,和身體作為最後避難所與私人空間的價值。《阿根廷時報》

那種近於變態的誘惑,源自字裡行間的畫面詩意。它們暴力又情色,彷彿惡夢。
整部作品像是充滿了大型花卉的房間,濃濃的麝香味掐住你的喉頭。《綠色阿姆斯特丹人雜誌》

黑暗夢魘、升溫中的緊張、令人戰慄的暴力……這部南韓作品真教人過癮……
這是一部官能、刺激和暴力的小說,充滿了強有力的意象、駭人的色彩與讓人不安的質問……
逐句讀來,這個故事精彩無比……很難有作品可與之匹敵。《衛報》

這是一部奇特迷人的小說;故事裡充滿虛無,卻也有著抒情。
書寫風格收斂,即使是描述最狂熱與暴力的片段亦然。
這部作品有著超現實和魔法的特質,特別是在描述自然與身體景觀時,
讀來是如此動人,儘管諸多磨難圍繞仍不減其美麗。Arifa Akbar,《獨立報》

這部短短的小說是我讀過最駭人的作品之一……既刺激又富想像力……
作者展現了在這個講究禮貌的社會中,自然、性別與藝術如何相互衝撞……
那些勇於建立自己身分認同的女人都會被處死。
敘事清楚地告訴我們,韓國禮教的壓力謀殺了她們……讓人坐立難安的小說。Julia Pascal《獨立報》

奇特、優雅的故事……這個後人類奇幻故事最讓人不解之處,是當身邊人都施以壓迫與否定的世界,
主人翁似乎是找到了合理出路。《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這部小說很快地以它對內心創痛的毀滅性研究,達到了黑暗、威嚇的才華,
類似於天才的日本作家小川洋子……
這部作品並非只是對於虐待女性的警示故事,它更是對於折磨與苦難的思索,
討論躲避與一位夢想家如何逃脫。
更重要的是,故事談的是空虛、所有的希望與安慰都將落空後無計可施的憤怒……
探索野蠻之美和令人不安的身體。《愛爾蘭時報》
 

作者:韓江  1970年生,韓國文壇新生代暢銷女作家,父親也是小說家。
她畢業於延世大學國文系,現任韓國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教授。
她1993年在《文學與社會》季刊發表詩作,隔年以小說《紅錨》榮獲《首爾新聞報》的年度春季文學獎,開始進入文壇;
1999年以作品《童佛》贏得「韓國小說文學獎」,
2000年贏得「今日青年藝術家獎」,
2005年,以中篇小說《胎記》榮獲「李箱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位獲此文學大獎的「70後」作家,
2010年以《戰鬥氣息》榮獲「東里文學獎」、
2014年以《少年來了》榮獲「萬海文學獎」等。
除了本書《素食者》(2007)之外,她還有《黑鹿》 (1998)、 《你冰冷的手》 (2002)、《希臘語課》 (2011)等小說作品。

2014年她受邀參加倫敦書展,同行者有以《請照顧我媽媽》揚名國際的申京淑、韓國百萬暢銷歷史小說《罪囚645號》作家李正明。
在書展期間,多家英美歐媒體對於韓江的小說作品深感興趣,評論她寫作大膽,跳脫舊式的文學框架。
有韓國文學評論家稱她為「一位印象派作家,擅長捕捉瞬間掠過的情感,
據此勾勒生命裡註定的情感基調,她潛心研究的是絕望至極中才可以感受到的那束微弱救贖之光。」

《素食者》已賣出英、美、德、法、荷、澳洲等國版權,2015年1月在英國出版後,頻傳好評和暢銷佳績,
登上《倫敦標準晚報》暢銷文學小說第2名,將英美暢銷懸疑小說冠軍《列車上的女孩》擠到第4名。
美國於2016年2月出版後亦登上獨立書商協會暢銷榜,並入圍2016年的布克獎。

譯者:千日  

曾用筆名千太陽。1976年生,199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翻譯學會韓語、日語資深會員。
譯作有《水滸志》、《十八十略》、《池袋西口公園》系列等多部韓日圖書。
 
目錄
第一部  素食主義者
我又做夢了。不知是誰殺了人,……我要嘛是凶手,要嘛是被害者。
一個個短暫的夢境接連不斷地撲過來。先是動物們閃著光的眼睛,繼而是流淌著的鮮血,
被挖開的頭蓋骨,然後一切又回到動物的眼睛,像是從我肚子裡浮上來的眼睛……
 
第二部  胎記
在她的胎記之上,他身上的大紅花反復地綻開,又反復地緊閉,
他的陰莖像巨大的花蕊般進出她的體內。他戰慄著,這是世界上最醜惡也是最「美麗」的結合。
他仍然站在原地,彷彿被盯住似的,彷彿這是他生命終結的時刻,
目不轉睛地凝視著她身體上燦爛的花朵。她周身散發的光芒,比他在前一夜拍攝的任何畫面都耀眼奪目。
 
第三部  樹火
如果丈夫和英惠沒有突破那道防線,沒有強烈地把當時的一切沖毀,垮掉的肯定是自己,
如果現在再次垮掉的話,自己肯定不能再回到現實中了。
她沒有流下眼淚,只是任由冰冷的水氣擴散到自己早已乾涸的血管中,流進她的體內,滲進她的骨髓。


內容連載
在妻子還沒有成為素食者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她身上會有什麼特別之處。
坦白說,即使是第一次和她見面的時候,我也沒有產生什麼怦然心動的感覺。
不高不矮的個子、不長不短的頭髮、病厭厭的泛黃皮膚、單眼皮、稍稍突出的顴骨、
彷彿害怕張揚個性似的黯淡平凡穿著—她走到我的桌前時,腳蹬款式最簡單的黑色皮鞋,
步伐不緊不慢,看起來既不強壯高大,也算不上弱不禁風。
 
我跟她結婚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她身上沒有什麼特別的魅力,也找不出什麼特別的缺點。
跟可愛、才華、優雅絲毫沾不上邊的性格,對我來說是很舒適自在的。
這樣,我就沒有必要為了得到她的芳心而裝作有學問的樣子,也沒有必要為了跟她約會而慌慌張張,
更沒有必要跟那些時裝雜誌上的男明星做比較,然後唉聲嘆氣的。
我那從二十幾歲就開始微微凸起的下腹部,怎麼努力都長不出肌肉的纖細四肢,
還有一直讓我陷入自卑中難以自拔的短小陰莖,這些對她來說似乎都無關緊要。
 
我一直都不喜歡那些過「度」的事情。
小時候,我帶領著一幫比自己小兩三歲的淘氣鬼,在我們那群當上了小頭頭;
長大後,考取到能夠拿到不錯獎學金的大學;畢業後,
在一家很器重自己能力的小公司上班,並能按時領取為數不多的薪水,這一切都讓我感到滿足。
所以,能和看似這世界上最平凡的她結婚,對我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那些被冠以美麗可愛、聰明伶俐、性感妖豔、豪門公主等字眼的女孩子,
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不合適的。
 
正如我所希望的那樣,她完美地扮演了平凡妻子的角色。
每天早上六點按時起床,為我準備米飯、湯和一條煎魚。
她還做著出閣之前就開始的兼職工作,或多或少地補貼家計。
以前她上過一年的電腦繪圖培訓班,婚後繼續在那裡當助教,
也會接一些出版社的漫畫稿,在家裡做給對話框嵌入臺詞的工作。


4顆星,共 6 位寫評鑑。

1.F罩杯的深度 ? 香港     2017-02-27

  韓流文化縱使在國際文化舞台上急速崛起,韓國文學目前不論在華文世界或國際間的知名度,
都與鄰國日本和中國相去甚遠,在誠品大約只是一列書架的程度而已。
然而,去年45歲南韓女作家韓江以小說《素食者》,
擊敗Orhan Pamuk和閻連科等大熱作家,
奪得在文壇的重要程度足以媲美諾貝爾獎的布克國際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
並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南韓作家,引領韓國文學面向世界的舞台。
打著如此亮眼的名號,不由得想要窺探一下究竟《素食者》有什麼引人入勝,叫一眾評審驚艷的魅力。

《素食者》講述一名人妻英惠,從一天晚上起斷被噩夢困擾,
夢中的血腥和殺戮,令她一夜之間變得拒絕吃肉,成為一名素食者。

故事分為三部分,以三個角色的視角,?述英惠如何經由實踐素食,
令自己以及身邊的人逐漸陷入失控、瘋狂,引導至最後英惠決定放棄「為人」,
把自己變成植物的離奇荒誕結局。
起首由英惠的丈夫為第一視角,記述妻子「去肉化」的過程-英惠變得骨瘦如柴,行為怪異,
最後英惠父親強迫女兒吃肉,英惠發狂自殘,被送進精神病院作結。

第二部以英惠的姐夫為主角,講述作為藝術家的他,
一直想要實現身上畫滿植物的裸男裸女激烈纏綿的作品。

從妻子仁惠得知主角依然保留在臀部的花形胎記後,
重燃追求「夢中之畫」的慾望,挑戰世人不可僭越的道德界線。

全書的最後部分為主角姐姐仁惠的自白,自小與殘暴的父親住在同一屋簷下,
仁惠決定終生以保護妹妹為己任。

一方面獨力看顧幼子,一方面照料半死不活的妹妹的仁惠,
在外人看來賢慧堅強,原來潛藏抑鬱絕望,
自責沒有管好丈夫的下半身,成為把妹妹變成瘋人的幫凶。
到底同在痛苦邊緣的姊妹,如何面對這個惡意的世界?

《素食者》不是一個單純講述精神病患的故事,亦非一部捍衛動物權益、推廣素食的通俗小說。
韓江沒有明言到底是什麼緣由,使一個人可以一夜之間變得癲狂。
然而,我們可由書中的零星拼湊,看出英惠從小面對的殘暴與壓迫。

韓江透過英惠極端去肉化,一心成為草木的故事,大膽提出在這個滿佈傷害與暴力的世界,
一個人如何憑藉自身的意志,從人類沾滿血腥的歷史中解脫,
轉化為只需陽光水分、純粹無垢的生命體。當身心承受極大痛苦,
除了自我了結,還有無他途?對於人類長久而來的折磨與苦難,
《素食者》提供了別開生面的思索:
英惠拒絕以人類的姿態存活,追求成為與世無害的植物-
不論是成為植物,或是放棄為人,這樣的求生亦意味求死,達至最終極純真的境界。
這樣的想法,是瘋癲還是清醒?是傻是對是錯?作者韓江留下空白,讓讀者自行判斷。

《素食者》以優美的文字、詩意的畫面及強大的想像力,構築出一個猶如東方版《變形記》,
結集優美、詭異與驚悚的獵奇作品。
其三部曲的結構,一氣呵成,節奏明快,使人印象深刻。
以文學作品來說,完全算不上是生澀難讀。如對韓國文學感興趣,大力推薦一讀。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2.慢熟小姐 ? 台南    2017-01-06

看完「素食者」後,上網看到專訪作者韓江的影片。
她說:寫「素食者」想探討的是一個全然對世界無害的人生是否真的能存在?
因為這世界有太多的傷害與暴力,
父親對待孩子們的暴力、夫妻之間感情冷漠的暴力、人類吃肉對於動物而言的暴力...等等,
透過主角英惠的角色傳達:若不想傷害世界,當人是個困難的問題,
以極端的方式呈現想成為植物的想法,只為了不想沾染人類的黑暗面。

韓江在字句間描述英惠的眼神常常是「冷淡」、「平靜」、「沈著」、「安靜」;
遇到她有興趣的事情時則是「散發著光亮」、「隱含著激烈又極力克制的衝突力量」...,
總讓你覺得因為夢而不吃肉的英惠,最後甚至想變成樹的她其實沒有瘋、她不是精神患者。

她只是用不同於常人的方式過自己的生活。但僅因為與常人不同,
我們這些「正常人」因為無法理解或不想理解,硬是把她們塞進我們的框框裡,不顧一切的
。這無疑也是種人類群體間的暴力。

當英惠在家族聚會裡割腕被送進醫院後,她半裸的跳進醫院門口的噴水池曬著太陽,
丈夫阻止她,她問:「...不能這樣做嗎?」

當英惠求著姐姐帶她離開醫院,姐姐勸說只要吃東西就帶她回家,
英惠說原來姐姐跟那些人一樣不能理解她,姐姐一時生氣「還不是怕妳死掉嗎」
英惠回「...為什麼不能死掉呢?」

英惠問的這些問題,也是作者想與讀者分享的問題,人生是怎麼一回事?
什麼是罪惡?什麼是美?
這些問題也是我們在人生裡經常思索苦惱的,但唯有不斷地摸索、衝撞、嘗試、得到結果,
我們才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看完素食者,或許因此顛覆自己的人生也不一定,比如,我也想當個「素食者」...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3.江文正 ? 高雄    2016-12-19

素食者,是我第一次讀韓國人的作品,完全是衝著這小說是今年英國曼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得獎之作而讀的.

一個在某一天突然想像自己是植物、是棵樹的英惠,開始拒絕吃肉.
這個舉動,先是造成丈夫工作所需應酬上的困擾,
繼而導致娘家父母、姊姊仁惠與姊夫的重大家庭風暴.
想像自己是棵樹,拒吃肉只是第一步,
後續的行為已經讓英惠丈夫堅持離婚,
她則變成精神病患.沒有人可以想像她的世界變成那種疏離怪異,似乎只有姊夫,搞藝術創作的姊夫懂.

比起勢利現實只想升官的丈夫,英惠的姊夫似乎才能看懂她的心理變化,
甚至迷戀於她身型變化的哀愁之美.
不倫的界線,與美的追求,進而產生兩種迷亂的衝突.色彩繽紛的花朵,從胎記變形為身體彩繪,進而踏碎人倫的漣漪.

非常深沉卻又色彩繽紛的故事,作者韓江透過猶如卡夫卡「變形記」的邏輯,
創造出東方式的情境,只是因為有更大的家庭束縛而更耗弱;
因為有更深入藝術與俗事衝突的描述,因此故事更血脈噴張!
我們從未準備好這種身邊人物的此等變化,也因此多未能傾聽這等人的心願.

孤獨,就算燦爛,也總是伴隨無奈還有悲哀,如果沒有愛.

好書!難怪她可以擊敗閻連科、帕爾罕慕克而得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4.Debby      2016-07-29

故事分成三段視角,依時序相銜接:
從女子堅持吃素而日見憔悴的詭異寫起,她的改變激起了周圍人的排斥與抗拒。
因夜裡夢見不斷夢見殺戮而拒絕在白日吃肉,出於荒謬而無從解釋的生命情境,
個人的癲狂世界與外在社會價值觀顯得畸形,反映出冰冷的社會框架對個人沉重的束縛。

5.jrue ? 台灣    2016-07-20

如果不是曼布克國際文學獎的新聞,我想我可能不會注意到這本書,純粹是書名因素,
不看內容簡介很容易直覺將它歸屬飲食文化的類型書籍,
《素食者》的確和食素主義者有關聯,但卻是不折不扣的小說,還很是令人驚艷!

姑且不談其魔幻寫實的隱喻是不是容易理解,但個人挺喜歡裏頭呈現出的多元意象,
雖然是文字敘述卻很有畫面感、還會讓人腦海不時浮現鮮豔的色彩,好特別!
此外扣緊書名「素食者」卻以不同人物視角搭配心理狀態逐漸加劇轉變,
從不吃肉、對植物產生慾望到想變成一棵樹,堆累出苦痛、創傷、慾念等現實人生不為人知的面向,
隨著心靈變化過程那種黑暗很是駭人、也顯得孤獨哀戚。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6. Ivy ? 台北    2016-05-24

文字洗鍊優美,以突如其來的夢境包裝心理疾病的反撲,
喜歡作者安排的橋段以及未給結論的收尾,
三則互相連串的內容對於讀者來說恰如其份的剛好,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又不覺讀完哽塞難噎的文學新作。

博客來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臺灣 115 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768巷1弄18號B1之1


當暴力成為人生不可避免之事-讀韓江著《素食者》2016-07-19

圖:韓國小說在台灣書店只擺了一個小角落,更別說放一個「韓國文學」的牌子了。作者:雲想

相較於對日本作家及其作品大量的接受和關心,臺灣讀者與出版社對於韓國的文學作品,似乎就沒這麼熱心了。
在書店的書架上,屬於韓國的文學、甚至是通俗小說,若是與影劇化未能沾上邊,就幾乎沒有出版的可能。
我們對於這個在臺灣刮起韓流炫風的國家,只把它歸類為流行文化的輸出國,
對於韓國的歷史,韓國文人作家在書中所構築的世界觀與價值觀,相對而言冷淡了許多。

這樣冷眼旁觀的情勢,是否能隨著韓國女作家韓江以《素食者》一書得到英國文學大獎後,而有所轉變呢?

以作品對人生叩問

父親也是小說家的韓江,自1994年出版小說《紅錨》以後,作品屢獲韓國文學大獎,
2014年經由倫敦書展這個舞台,她的小說開始走入國際,受到歐美讀者與評論界一致好評。
《素食者》這本書更於今年一舉拿下了首次以作品作為評審項目的英國布克國際獎,
打敗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以及呼聲很高的中國作家閻連科。

在訪談中,韓江提到自己創作的動機,是想藉由寫作,對人生進行永無止盡的叩問。
對從小熱愛閱讀的她來說,那些作家們在書中從來只是提問、並不企圖給予一個確定的答案,
而她想成為那樣的作家之一。
什麼是生?什麼是死?我又是誰?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她想在書裡不斷地提出這些永恆困擾著人類的大哉問。

以肉食暗喻人性的暴力

小說故事始於一個男人自述妻子有天突然成為了素食主義者,
不是因為宗教信仰,也不是為了身體健康,而僅僅只是為了一場鮮血淋漓的夢。
對女主角英惠來說,吃肉帶來罪惡感,到後來連聞到丈夫身上的肉味都讓她難以忍受。

我們可能很難想像,在韓國,身為一個素食主義者,是一個多麼弱勢的存在。
韓江以自己親身體會到肉食者對素食者身上的暴力經驗做為基底,進一步擴寫成男性對女性的暴力,
父母對兒女的暴力,最後則是整個社會強迫「異常者」應被「治癒」,爾後重新「融入」社會的暴力。

曾經經歷過光州事件(又被稱為韓國版228事件)的韓江,
即使當時她還是個孩子,並不是直接的受難者或者遺屬。
然而,這場國家以公權力遂行暴力的大屠殺,在她心底埋下了深沈的罪惡感,
讓她寫出了《少年來了》這本以光州事件為主軸的小說,
並且在成年以後,成為一位素食主義者。

作為一個國家悲劇的倖存者,她和曾經活過那個時代的韓國人一樣,背負著那段血腥的回憶,
而肉食所揮之不去的腥味,總是隱約喚起那段浸滿了血的回憶。

在《素食者》裡,她最想探討的議題即圍繞著暴力:
殘暴是人的天性嗎?我們該如何去壓抑心中這股暴戾之氣?
而我們又能夠反抗他人乃至於這個世界加諸於我們身上的暴力嗎?
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甚至是,妄想成為一棵植物,就可以不再因為這個世界的粗糙殘暴而受傷嗎?

女性作為被凝視、慾望與誤解的客體

小說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由英惠的丈夫、英惠的姊夫,以及英惠的姊姊做為敘事者,
韓江刻意地讓英惠成為一個「被噤聲」的主角,
她貫穿了整本書,影響了身邊的人,但是卻沒有一章是以她為視角進行發聲的。
在以英惠丈夫為第一人稱視角的第一章〈素食主義者〉中,
處處可見女人在韓國這個大男人主義盛行的國家,
時常是被視為一個工具或者機器,
為丈夫打點一切生活起居。

當她開始抗拒這樣的定位後,隨即被當作一個「壞掉的東西」予以拋棄。
這是父權社會下對女人的壓迫,
男性並不把女性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永遠都是男性的附屬品,
她們不被理解,也不被允許去脫離「為男性而活」的束縛。

即使是到了第二章,英惠已不再是誰的妻子,
卻又變成了燃燒另一位男性的慾望的角色。
英惠的姊夫是一個藝術家,偶然從妻子口中聽見小姨子臀部的胎記,
他心中燃起了創作的慾望,以及對她的慾望。
兩相情願的男歡女愛,或許稱不上是誰物化誰,誰又利用了誰。
但是在姐夫眼中,英惠仍然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人,
他不關心她的過去或未來,不追問她的苦痛與惡夢。

要一直到了第三章,透過姊姊仁惠的眼睛,
英惠的形象才開始擺脫了男人的有色眼鏡,漸漸清晰地浮現。
作為一個當年家暴的旁觀者,仁惠可以理解英惠如今的精神失序,
但同時也懷抱著矛盾的怨恨心情,嫉妒著妹妹如今遁逃到一個可以不用理會暴力的世界裡。

活著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每次笑完後,她總是這麼想。
在經歷一些事情後,在體驗過各種難以忍受的災難後,人們還是照樣能吃,能喝,能睡,能拉地生活下去。
還可以發出爽朗的大笑。當認識到自己也是這麼活著的時候,曾經遺忘的悲傷又像睡意那樣緩緩地被喚起。

有的人經歷了再大的苦難,仍然可以把明天當作新的一天般沒有異樣地活著,
有的人卻在日常的一瞬間,放開了讓你可以正常生活的那條準繩,選擇墮入瘋狂的境界。
正常與瘋狂之間所橫亙的,並非如我們想像中那樣,是一條難以跨越只能遠眺的橫溝,
反而更像是一條在交通道路上規範著所有車輛的黃線,只需要輕輕一抬腳就能跳到彼界。
也因為曾經徘徊於那個失序與正常的界線之中,仁惠才更能體會英惠此時的瘋狂。

而在第三章的最後,這本書又再次揭示了另一種暴力-醫療強迫延命的行為。
本該是為了救人的醫療行為,在當事人竭力地反抗之下,竟也像肢體暴力般讓人感到怵目驚心。
「能傷害的只有自己的身體,能隨心所欲地控制的只剩下自己的身體。可是現在這也不行了。」
仁惠終於感受到妹妹英惠在這個充滿暴力的世界裡,
是如何想要保全自己不受傷害,但我們以為是自己的身體,或許從來就不只屬於我們自己,
當我們無可避免地與他人一同活在這個社會上時,就無法停止心靈與肉體的被傷害。
而我們是否有辦法以一己之身去抵抗整個社會的暴力呢?

韓江在這本小說中,並未給予一個答案,卻照亮了這個世界虛偽與黑暗的一面,
讓我們不由得去反思,
如果為了抵抗這個世界對我們的掌控,我們必須從文明墮落至野蠻,這樣的代價,值得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雞音莊家G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