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賽德克巴萊的真正意義


圖1. 賽德克巴萊=作個真正的人!


       真正的人,至少環繞他周身光圈比彩虹更漂亮!


 


討論:


原本不想了解此一戰爭片,


但是後來才知道:此片透過戰爭描述不同心靈衝突與溝通,


讓大家更能打破心防去了解別人!


 


賽德克巴萊 原本意義是 作一個真正的人!


但是,如何作一個真正的人?


一個真正的人:


1.首先必須擁有自由但正確規律的高貴心靈
2.懂得別的高尚心靈
3.與別的高等心靈溝通
4.與別的崇高心靈一起合作
5.與所有心靈結何在一起.



如何一個真正的人?


首先提高自己心靈等級:包括只吃有機純素,永遠正面思考,適當活動與休息.


也就是 孔子(儒家) 說:先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和天下(整合天下,並非平定天下,而且天下和諧!)


要誠意正心修身, 一定不能吃有高貴心靈的動物(包括雞,豬.牛,魚),
身心靈才都不會受到垂危動物心情毒素污染!


 



齋藥:


*[影評心得]【賽德克巴萊Seediq Bale】(上)太陽旗(下)彩虹橋電影觀後感2011/0909


從前從前…在遙遠的台灣山地裡,有一支信仰彩虹的民族。
有一天他們遇見了來自北方一個信仰太陽的民族,
他們為了彼此的信仰而互相戰爭…
可是他們卻忘了,原來他們信仰的是同一片天空…(賽德克巴萊官方網站的一段話)


 


賽德克.巴萊 Seediq Bale(上):太陽旗,
賽德克族為尊嚴為信仰憤而反抗日本統治的故事,
族人很清楚這場戰爭一定輸,但他們追求的是靈魂的自由,
追求的是成為賽德克巴萊(真正的人),在生命結束時走過彩虹橋另一端能被祖靈認同。


片中大量用原住民古調的配樂跟詞,一定要仔細看跟聽,一定會讓你有許多思考空間跟感動。


賽德克族人在雨中為日本人砍伐木材時在森林中大聲唱出他們的歌,
表現出雖然被日本人統治,依然擁有心靈上的自由
老莫那魯道在瀑布旁與父親的靈魂一起合唱祖靈的歌,最後看見父親消失在彩虹裡,
是莫那決定發動霧社事件的關鍵,他希望帶領年輕族人成為賽德克巴萊



莫那魯道在反抗前夕在山上獨自一人唱歌跳舞非常感人,有重要意涵



莫那對原住民血統的日本警察:如果你的文明是要我們背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這部電影很易引起不同民族同仇敵愾,但電影卻不斷說:


野蠻與文明的區別在哪?


到底誰真的文明,誰真的野蠻。


影片中日本人與賽德克人關係,換其他關係也差不多!如:白人:黑人,台灣人:外勞,老師:學生,父母:小孩


電影中年輕莫那擴張部落獵場,跟日本對外擴張領土有何不同?
日本高壓統治原住民時,台灣人對待外勞(大陸、菲律賓、印尼等)的心態跟手段又如何?



英雄主義是什麼?
在彩虹橋的信仰下,莫那魯道是英雄,他獵許多其他部落的人頭,也因此與其他部落結仇!
日本人在太陽旗的信仰下,遠征其他國家跟民族有什麼不一樣?



主流社會定義的恐怖主義是什麼?


在信仰之下,殺戮變成是為了完成信仰的手段。
日本帝國主義如此,賽德克族也是如此,想想蓋達組織呢?
不要只用美國角度看恐怖主義,試用蓋達組織角度看他們的聖戰!你會更瞭解尊重跟包容的重要。


信仰的前提下,賽德克族的彩虹橋與日本人的太陽旗有什麼不同?
上集:太陽旗掉滿地,賽德克族殺光了霧社的所有日本人,包含老弱婦孺,
下集:彩虹橋,日本將用盡各種槍彈砲藥想要殲滅賽德克族,
在這樣的循環下,到底誰是誰非?



台灣與日本有很特別的情感,
過去的日本殖民時期,多少高壓統治,曾經又有多少台灣人頑強抵抗犧牲,對日本仇恨的不在少數。
但如今,你又可以聽到多少老人家懷念日本時代呢?
現今又有多少年輕人如此崇尚日本文化、日本潮流跟日本時尚呢?
文化的本身也是一種殖民



除了以上的心得,還有推薦大家一定要進戲院看的理由:


1.賽德克巴萊是台灣第一部大型史詩電影,服裝造型、日語/賽德克語演出考究,大量用原住民音樂


2. 導演不計成本只為了堅持拍出這樣一部好片,遭遇許多困難。觀眾,就是花錢進電影院觀賞,推薦朋友


3.對於用心堅持的人當然要給予支持,才能有更多好片給大家。


 



*可惜!賽德克巴萊 無緣奧斯卡2012/0125東森新聞


今年奧斯卡金像獎,華語電影獲得最佳外語片的希望,全都指望在台灣的賽德克巴萊,
可惜賽德克巴萊無法擠進5部入圍影片中,魏德聖導演還是獲得不少美國影評人的肯定。


美國影評人:賽德克巴萊長達4小時長片還能搶進前九名,已經很了不起了。


美國著名影評人:


沒足夠奧斯卡評審看過賽德克巴萊,
戰爭片要小心,不方便評審在家裡看片,


外語片易讓人了解,咖啡桌上也能輕鬆看就是得獎保證!


台灣的賽德克巴萊,香港的桃姊、到中國大陸的金陵十三釵,都在世界各大影展中分別獲得肯定,
但是似乎在獲得好萊塢的認同上,總是差了臨門一腳。


美國影劇學院主席:電影的重點還是在故事本身精不精彩,不同國家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故事,
對美國電影圈:學習到外國的故事,了解其他國家民眾的想法認識外國的文化的演進是非常重的的事!


東森新聞記者: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從全世界80部電影能入圍前9名,對台灣電影圈應已是很大鼓勵!


 


*林口霧社街人潮現 存廢未定2012/0125中央社
.
電影「賽德克•巴萊」的拍攝場景「林口霧社街」原預定2月12日吹熄燈號,
年節期間吸引很多民眾參觀;由於保留聲浪日益增加,市府陷入拆與不拆兩難,擬延至3月再決定。


「賽德克•巴萊」電影場景新北市「林口霧社街」
自去年9月14日開園以來,已吸引近30萬民眾入園參觀;
由於預定2月12日閉園,近來吸引不少民眾前往參觀,使得原已退燒冷清的園區,人聲再次鼎沸。


新北市政府指出,閉園前推出親子遊園券,大年初一至初五農曆春節期間,
還特地規劃園區「金墩商店」開店做生意,
推出古早味懷舊「洞洞樂」、「抽抽樂」、「民俗童玩」等一系列「柑仔店」商品。


園區工作人員:過年前,入園人數已降到每日800人,甚至有時僅300多人;
但由於即將吹熄燈號,使得許多民眾趕來看拆除前的最後場景,
大年初一及初二入園人數近3000人,再加上園區內櫻花綻放,氣氛更浪漫。


 



*《賽德克.巴萊》的配樂是全片最大敗筆


魏導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最偉大的成就在於,
他做到了歷任總統、甚至宗教領袖都做不到的事:
用他的作品代表台灣、為台灣發聲、讓台灣人思索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的歷史、讓藍綠和平共處。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最重要的成就,在於魏導提出了他看待霧社事件的史觀。
較可惜《太陽旗》在場面調度、分鏡與剪輯上,並沒達到與它內在核心相匹敵成績。
以開場年輕的莫那魯道獵山豬、完成出草為例,不盡人意的動畫效果暫,整個動作場面缺乏一氣呵成、
不夠糾結人心、少了「成年儀式就此完成,英雄在此誕生」的氣勢是事實。


1895簽署馬關條約歷史場景,船隻海景與動畫表現也沒有傳達「一個時代的開始」那種悲情感


年輕莫那魯道,無論是描述他與鐵木瓦力斯結怨始末,干卓萬人宴後出草過程、
魯道鹿黑對著幼年莫那解釋「賽德克.巴萊」意義的交叉剪接(應是全片核心,
但配合動作場面卻未能達到效果,
至少我完全起不了雞皮疙瘩)、
還是日本人接管後要賽德克人把收藏的頭顱拿出來銷毀
(充滿象徵性的一幕,構圖精準但缺乏餘韻)的震撼停格,給我的感覺就只像是精彩片花的組合,
電影小說裡頭那種緊張、激昂、憤怒、悲傷失聲的情緒,
完全沒有被完整轉化呈現在銀幕上,「漏勾」的一切只能依賴熱血觀眾的腦內劇場去自行補完。


Ricky Ho(何國杰)的配樂是全片最大敗筆。
他的旋律缺乏原住民樂風是其一,音樂出來的時機點完全不精準是其二。
Ricky Ho人在新加坡又明顯對原住民文化不熟,魏導怎麼能夠容忍這樣的音樂被貼上去呢?
《太陽旗》的背景音樂就跟鄭偉杰為《一八九五》作的旋律一樣惱人,太多、太氾濫、太無節制,
甚至反客為主,胡亂地牽引、淹沒整個氣氛,不僅缺乏喘息空間,
也破壞了某些時候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動人情境。
幸虧賽德克古調、搭配詩人江自得的詩所譜的女聲吟唱實在太動人,才沒讓音樂的部份全盤皆輸。


進入莫那魯道中年後,《太陽旗》算是穩住了,敘事連貫許多,節奏也不會如年輕時代那麼不平均。
全片最好最高潮之處,當然是莫那魯道與花崗一郎在溪邊的一席話,以及稍後他和父親靈魂的二重唱。


因為有這兩個Moment,我想《太陽旗》仍然可以成為一部偉大的電影,


脈絡完整分析向來是我寫評論終極追求,偏偏這篇評論單看電影上半部後所寫,一切待0930解答。
在此前,還是催票老話,我們何嘗有幸,得以躬逢其盛!大家快進戲院看《太陽旗》吧!


 


*寫在激情過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文:Ryan


如果說《太陽旗》最動人也最重要,在小魏透過莫那.魯道與花崗一郎、莫那與塔道.諾幹的爭論,
及莫那與父親魯道.鹿黑靈魂的對話,確認了大出草的正當性
(看似野蠻的出草行徑背後有著祖靈認可的信仰基礎),
將賽德克人崇尚靈魂自由的生死觀點成功傳達至銀幕前觀眾腦海
(這點正是《賽德克.巴萊》最偉大的價值所在);
那麼《彩虹橋》除了質疑文明╱野蠻的既定立場(文明的日本人以野蠻的糜爛性毒氣殺戮賽德克人)之外,
就是藉由自殺未果的馬紅.莫那帶著清酒前往招降兄長達多.莫那的那段對話,
將長達四個小時半的整部《賽德克.巴萊》提升到另一個境界。


死很容易,死後靈魂的自由也很容易,然而堅定地好好活著,卻是異常困難。
馬紅莫那相較於同為霧社事件生還者的高山初子,在心態上更顯絕望,
她的餘生就在無盡悔恨與持續自殺中度過。
小魏理當是讀過作家舞鶴寫的《餘生》,也因此,
他在《太陽旗》鉅細靡遺論述完自由精神與烈士邏輯之後,
卻經由馬紅與兄長在《彩虹橋》尾聲的「道別」告訴我們,
「活下去」不是冠冕堂皇的生命啟發或是存在價值的積極昇華,
而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延續某種莫可奈何的徒勞,是對於荒謬的終極堅持。
為了信念而死有其價值,基於其他種種理由而「生」亦然。


如同《太陽旗》質樸無華的溪邊對話將在影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達多與馬紅深刻入骨的訣別也有真誠而強大的後座力,
將《賽德克.巴萊》從賽德克人的悲劇延伸成為這片土地上所有人民的集體悲傷。


小魏從原住民對於主體性的追求去作切入,卻巧妙寄寓了台灣從殖民到民主以來的種種顛沛流離,
以一種超脫政治立場、超脫傳統漢人中心思維的悲憫,
嘗試挖掘出善於承擔苦難的堅韌台灣人內在的悲劇性本質。


只可惜,《彩虹橋》一如《太陽旗》,仍是意念勝於品質的有心之作。
拜完全不合格的粗略電腦特效之賜,許多本應具有象徵性的偉大畫面,結果卻不了了之。


到底誰是文明?誰是野蠻?
一個信仰彩虹的民族與一個信仰太陽的民族如何分享同一片天空?
最後,還是不免提到鄉民口中的「八仙過海」,也就是眾勇士在彩虹橋上的相會。
我真的無法理解,倘若天空、雲朵、彩虹的電腦特效真的不理想,為何還要硬著頭皮用?
預算不足或技術不夠,其實還是有很多方式可以解決,
例如公視連續劇《風中緋櫻》片尾安排高山初子走向山坡,死去的族人們站在遠方望著她,
接下來切換到近景,一個一個族人面部特寫,畢竟人的情感才是貨真價實的特殊效果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雞音莊家G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