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道德>道德食品



圖1.許多沒有道德的食品, 吃了害自己也害環境,


       大地反撲與氣候變遷惡化,讓自己傷更重!


 


討論:


以前大家不懂電腦,以為買名牌就保證沒有問題!
於是數十年前,銀行採用電腦連線作業時,首選就是找IBM.
最早找IBM的台銀,努力10年後才恍然大悟,放棄與IBM合作!
最早完成電腦連線作業的,自然也不是台銀.


現在,選擇食品也一樣,
大家以為那些世界級食品大廠就是品質保證,
其實他們只保證獲利率達標.
所以消費者要知道自己吃的食品是否衛生,是否道德,
不能迷信名牌,
要真正去了解內幕,才能逼迫名牌生產衛生,營養又道德的飲食!


 


如果無法得知飲食道德指數,


吃有機純素就是最道德+最環保+最健康+最開心!


 



齋藥:


*你吃的食品道德嗎?2013/0502商業周刊/辛格Peter Singer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倫理學教授/澳洲墨爾本大學榮譽教授


2月底國際救援組織樂施會Oxfam推行品牌背後Behind the Brands運動,
評估世界前十大食物與飲料企業產品生產過程透明度,
並針對它們在善待小農、永續利用水源與土地、
氣候變遷、剝削婦女等敏感議題的表現打分數。


生產透明度評鑑: 全球十大品牌,表現不佳


了解食物如何生產而成是消費者的道德責任,


大品牌也有相對應的義務,讓供應商的資訊透明化,


消費者可在被充分告知情況下,對吃的東西做選擇。


很多食品企業龍頭自己都不知在這些議題上表現,
暴露出毫無善盡道德責任。


雀巢Nestle透明度得最高分,
一些商品來源/審查制度提供資訊,評分僅只尚可;
通用磨坊企業General Mills總分則是敬陪末座。


這十大食品企業全未提供給小農們能進供應鏈的平等機會,
當小農們真有機會可以賣東西給這些大品牌的供應商時,
他們的商品也沒有得到公平合理的價格。


這十家大企業也沒有善盡責任,
確保大型農場供應商支付它們的勞工合理基本工資。
全球有4.5億名勞工靠農業吃飯,許多國家常沒獲得公平報償,
有60%的人生活貧困。


十家大企業中有些在這方面的道德政策做得比較好。
聯合利華Unilever自我要求多向小農收購原物料,
並承諾在2020年讓它的所有主要商品都達到100%永續來源。
這項政策讓聯合利華在「對小農開放」一項得分最高,被評等尚可。
達能Danone、通用磨坊、家樂氏的排名墊底,評等是「極差」。


評鑑施壓奏效:雀巢開始反思勞工權利


多年來,雀巢在開發中國家行銷嬰兒奶粉行徑一直受爭議,
因為這些地區的婦女可餵母乳,比用奶瓶裝配方奶健康。


雀巢曾改變政策,但最近又因用童工及強制勞動再成焦點。
雀巢如今已開始著手解決此問題。因此在員工權利獲評「尚可」。


農畜業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排放量大於整個交通產業;
農畜業也是最受氣候變遷危機影響的對象之一,近來出現降雨模式改變就是證據。
為了放牧或生產棕櫚油而砍伐熱帶雨林,過程中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到大氣層;
而飼養如牛、羊等反芻動物,也大大促成氣候變遷發生。
這方面,樂施會給大品牌們打的分數也很低,
主要是因為這些大企業甚至不曾追蹤自己在碳排放方面直接與間接責任。
雀巢是唯一獲得「尚可」的企業,
而英聯食品企業Associated British Foods得分最低,評等是「極差」。


當消費者挺身而出:越能激發大品牌責任心


任何人都可連結樂施會的網站,看各大品牌在七項重要道德指標所有排名。
目前最高分落在「尚可」區段,
這十大企業,還沒哪一家能在其中任一項得「佳」。


樂施會鼓勵個別消費者直接聯絡大企業,督促它們在獲取產品原物料過程中
展現更強的責任心。


樂施希望,這麼能讓「品牌背後」運動激發大企業力爭高分,
成為真正的透明化行動者,以高道德責任標準來生產食品與飲料。


已發生的改變顯示,一旦大企業知道它們的消費者
希望它們能做出更有道德的行為,它們就會照辦。
如「品牌背後」這類運動想收到實效,需要個體消費者挺身而出,
成為一個對於自己所消費的食品、飲料都想「被充分告知」、
獲得訊息的消費者,努力使自己的需求被聽見,
並且做出既受口味與價格影響、也受道德影響的購物決策。


 


*食物也有倫理道德-"食品帝國"影片觀後感


看了感觸很深,連美國這麼民主國家,卻也面對著
大量生產食物所遭遇到對地球道德倫理的挑戰,
人類的貪婪和自私在這部紀錄片中一覽無遺。


從反全球化的角度來說,這部紀錄片或可勾連當前反全球化兩端力量:
小農的生存危機,以及作為消費者所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
片子起手即在打破美國農產品假象,包裝標籤All Natural, Farm Fresh
來吸引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富饒而美麗的農場,生產出自然而新鮮的農產品,
但美國農產品卻早已變成「工業製品」,生產食物源頭是大型工場。
如:肉類由大型跨國公司處理,動物跟工人都受到虐待,大規模有效率的方式,
為現代食物帶來出乎意料的後果,
如:肉雞50年前需70天飼養期,現在只48天,雞胸肉卻是50年前2倍大。


《食品帝國》也記錄孩童因為食用受大腸桿菌感染漢堡肉,猝死的故事,
肉牛長期踩踏在糞便裡成長,使牛糞細菌混進無數肉牛所形成絞肉製品中。


美國式的消費方式是通過低廉的價錢,鼓勵過度消費,吃下過多肉類及穀類。
不但「成本外部化」(企業應負的成本,轉嫁給全體社會負擔)的問題被忽略,
如生態成本等;低廉的售價也建立在剝削墨西哥農民身上,
他們因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圈導致本國農業全面破產,
最終只能偷渡到美國的農產工業如養雞場、屠宰場等忍受低廉薪資非法打工。
不只出現在美國跨國企業在海外設立血汗工廠,也出現在美國本土角落裡。


孟山都這個生產過DDT、越戰時所用的落葉劑的公司,現在搖身變成專利權大戶。
一旦農民不購買孟山都註冊專利種子,也無法阻止隔壁農田種子因風勢關係,
落到自家的農田裡,跟田裡作物產生雜交,就成了該公司鎖定的嫌疑犯。
這部紀錄片,導演也揭露孟山都對美國農民的迫害:
孟山都公司透過遍布全美的私家偵探大隊暗中查探用該公司種子的農民是否侵權,
將種子留到下一季使用,或者不購買種子的農民是否非法種植了專利種子。
《食品帝國》這部紀錄片中則如實地呈現,小農遭跨國企業控告,
被迫傾盡家產、疲於奔命地與跨國企業對簿公堂。
美國的現在司法系統:正義女神有一個司法天平,你在天平上堆現金,
只要堆上更多的現金,請來願意說謊的專家,那麼你就贏了。
太恐怖了,一個農民要怎要對抗像孟山都這樣跨國公司?


《食品帝國》訴諸保護小農,可以成為整個社會捍衛食品安全的安全閥;
共同對抗跨國公司「從種子到超市」的控制,不但保障了生產端的小農,
也保全了消費者的食品健康,而消費者可以扮演關鍵性角色,
正如導演訴諸:我們可以一天三次投票,改變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雞音莊家G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